糠秕扬万古,神血凝三年。
作者有忧患,传之宁偶然。
辉光天在抱,钩素月窥椽。
观海难为水,斯文与导川。
【注释】
国粹:指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等哲学思想。报:传播。国粹学报毕三年纪念征题,意为《国粹》杂志出版三年的纪念。糠秕:比喻无用之物。神血:指精神。凝:凝结。作者有忧患,指作者因时代变迁而感到忧虑。传之宁偶然:传承之机会不多。辉光天在抱,钩素月窥椽:辉光照耀着天空(辉光),月亮照入房檐下(素月)。钩,引伸为“钩”,指月亮。窥椽,即窥窗,指从窗口看到月亮(窥椽)。观海难为水,斯文与导川:大海之大难以用言语形容,文化如河流,源远流长,不可阻挡。
【赏析】
《国粹学报毕三年纪念徵题》,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民国初年,由陈三立创作。此诗以“国粹”为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之情。诗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民族精神的坚守和传承的决心。
首联“糠秕扬万古,神血凝三年”,借用“糠秕”(无用之物)比喻传统文化的陈旧和过时,强调了传统文化的珍贵和价值。同时,“神血”一词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珍视,认为这些传统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
颔联“作者有忧患,传之宁偶然”,指出虽然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其传承和发展并非易事,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和无数人的共同努力。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传承者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珍惜机遇,积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颈联“辉光天在抱,钩素月窥椽”,描绘了传统文化的美好画面。“辉光”象征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灵;“钩素月”则形象地描绘了传统文化的美丽和魅力,使人陶醉其中。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尾联“观海难为水,斯文与导川”,以大海和河流作比,强调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大海虽大,但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的美丽;文化也是如此,它像一条长河,源远流长,永不停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期待,希望人们能够珍视和发扬光大我们的文化遗产。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期许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