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重邠歧,礼乐务还醇厚;
学宗邹鲁,文章须探本原。
【注释】
奉天府:即今沈阳。大堂联:指题于大堂的对联。重邠、歧:古地名。邠地在今陕西彬县,岐地在今甘肃天水市一带。邠、岐是春秋时秦国与晋国的边界。礼乐: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鬼神的仪式及歌舞音乐。务:务必,努力。淳厚:纯正深厚。邹鲁:邹国(在今山东邹城)、鲁国(在今山东曲阜),都是孔子的故乡,后来成为儒家学派的发源地,这里代指儒家学说。原:本原,根本。
【译文】
大地辽阔,岐山、邠山之间,礼仪制度要追求淳厚;
学问以邹国为宗,以鲁国为祖,文章创作须探究源头。
【赏析】
这首诗是康熙年间,时任奉天府尹的王士祯写的。当时,他主持考选学政,到各府州县巡视,发现一些生员“文行俱俗”,便写了这首大堂联。上联说,大地辽阔,岐山、邠山之间,必须讲究礼仪制度,务求淳厚。下联说,学问要以邹国(在山东邹城)为宗,以鲁国(在山东曲阜)为祖,文章创作须探究源头,探本究源。
王士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清新秀丽,富有情韵,被誉为“神秀王”。这首大堂联就是他“神秀”之作的代表之一。
诗的开头两句,把“礼乐”和“醇厚”联系起来,突出了礼乐对于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接着一句,又把“学问”和“本原”联系起来,指出了学问的根本在于探求其本源。这两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也是对人们学习的希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寓意深刻,给人以启示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