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楫忆长材,当师干总武汉之时,末座叨陪,属我为编教战史;
负扆伤考造,继舒左两文襄而后,高风敬仰,吊公宜上豁蒙楼。
【注释】
作楫忆长材:指张之洞年轻时,曾自比为楫(船桨),意指自己有长材。干总武汉:指张之洞曾在湖北武昌做官。武汉即今武汉市。末座叨陪:张之洞曾任两江总督,是当时清朝的重臣,故称其为“末座”。属我为编教战史:张之洞曾参与编写《大清一统志》,并曾主持编纂《江楚填四川始末》。负扆伤考造:指张之洞曾因考试而受到皇帝赏识。考造,即考试。继舒左两文襄:指张之洞曾拜左文襄公曾国藩为师。左文襄是曾国藩对张之洞的敬称。高风敬仰:指张之洞在任期间,清正廉明,受到人们的尊敬。吊公宜上豁蒙楼:指张之洞曾在湖北黄梅县建了一座豁蒙楼,以纪念他的老师。豁蒙楼是张之洞为纪念他的老师左宗棠而修建的,后由左宗棠捐资扩建。
【赏析】
这首诗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冬,张之洞应湖南巡抚陈宝桢之请所作的一篇祭文。文章开头用“作楫”和“负扆”两个典故,赞扬了张之洞年轻时的才干与品德,接着用“吊公”一词,表示对张之洞老师的敬仰之情,最后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思念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