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奇夷难,迈德振民,史传千秋无愧色;
偃革辞轩,销金罢刃,辅星一夕忽韬光。
【译文】
拔除奇难,超越艰难,史传千秋无愧色;
偃革辞轩,销金罢刃,辅星一夕忽韬光。
【注释】
拔:战胜、消灭;夷:平定,消灭;迈德:发扬美德;振民:使百姓振奋;史传:史书记载;千秋:指长远的岁月;无愧色:没有愧疚之色,意谓心安理得;偃革:停战;辞轩:告别车马;销金:停止铸钱;罢刃:停止杀伤;辅星:北斗七星中一颗最明亮的星;韬光:收起光芒,指不再显贵;一夕:一个晚上;忽:突然。
【赏析】
这首诗是挽联。上句“拔奇夷难”四字,是说曾国藩在军事、政治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曾国藩曾说过“拔异端以崇正学,黜邪说以归于圣道”,可见他是一位崇尚正学,排斥邪说的人。下句“迈德振民”四字,说的是他在军事、政治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作用。“迈德”即发扬美德,“振民”即使百姓振奋。曾国藩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维护清朝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可以说他“拔奇夷难,迈德振民”。
曾国藩在湖南乡试中中举后,便立志于圣贤事业,“以明经为第一义”。他先后主讲岳麓书院、长沙城南书院、衡阳船山书院及紫阳书院。在讲学之余,常与诸生谈古论今,并作《曾文正公全集》十卷。其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有《曾文正公全书》、《曾国藩家书》等。曾国藩在军事上也有建树。他提出“师直为盛,主固为常”、“用兵须有勇略”等主张,认为“将欲取天下者先治其内”。他的治军方法注重严格训练军队,提倡廉洁奉公,赏罚分明。他重视情报工作,强调“谍报为制胜之本”。在镇压太平军时,他善于运用谋略,如设“伪忠酋李秀成”一案,诱降李秀成。他还利用敌人的矛盾,分化瓦解敌军。在湘军攻陷安庆、天京后,他率师东进,一路克复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大片地区。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不扰民,不滥杀,深得人心。
此联是挽李鸿章的一副对联,上联“拔奇夷难,迈德振民”赞颂曾国藩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下联“偃革辞轩,销金罢刃”赞美李鸿章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