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识良材,蜺旌所指,不特南近无惊,揆之前哲郑训,岂其伦乎?
且名垂属国,忠勋贤王,公殆未死;
吾生重知己,马策遽挝,忽觉西州非旧,拟以古人羊昙,有同调也,况五月相从,一朝永诀,天胡不仁?

【注释】

挽曾纪泽联:挽词,悼念死者的诗词。曾纪泽(1829年-1890年),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清代大臣、外交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晚清著名外交家。

蜺旌所指:霓旌,古代帝王仪仗中的一种旗幡,象征皇权;所指,指向的方向。这里指曾纪泽。

南近无惊:南方边境安定无忧。

揆:揣度,衡量;前哲:先贤;郑训:郑玄,汉代经学家,著有《周易》注疏;伦:类,等同;

名垂属国:名垂千古,永远流传下去;属国,诸侯国。

忠勋贤王:忠诚、功勋和贤德的君王。

公殆未死:你大概没有死;公,对人的尊称。

吾生重知己:我一生中最珍视的是知己朋友。

马策遽挝:战马鞭子突然被击打,表示战马受惊;遽,突然。

西州非旧:西州,即今新疆地区,曾是汉朝西域都护府辖地;非旧,不再是旧地。

拟以古人羊昙:用古人羊昙(羊祜)的典故。羊昙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与谢安等人交游密切,后因遭陷害而自杀。

天胡不仁:天的不仁慈,天意不善。

【赏析】

曾纪泽是晚清时期的一名外交官,在与列强的交涉过程中,为维护中国的主权和民族尊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在他壮年之时,却遭遇了不幸,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他被胁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挽曾纪泽联》便是作者对其不幸遭遇的哀悼之作。

全联共八句,每句均以四字为主,结构紧凑,意境深远。首先开篇便以“乱世识良材”点明时局之乱,暗含曾纪泽虽身处乱世却仍能识得国之栋梁之意;接着以“蜺旌所指,不特南近无惊”表明曾纪泽虽身处险境,但国家安定无忧;“揆之前哲郑训,岂其伦乎?”则是对曾纪泽忠诚、爱国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曾纪泽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则分别从个人、国家和历史的角度来歌颂曾纪泽的不朽业绩。“且名垂属国,忠勋贤王,公殆未死”,既表达了对曾纪泽忠贞不屈、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赞美之情,又暗示曾纪泽并未真正死去;“吾生重知己,马策遽挝,忽觉西州非旧”则以马鞭被击之景来比喻曾纪泽离去之痛,同时也寓意着自己与曾纪泽深厚的友谊将永存心中;最后以“拟以古人羊昙,有同调也,况五月相从,一朝永诀,天胡不仁?”收尾,借用古人羊昙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曾纪泽离世的悲痛之情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整首《挽曾纪泽联》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曾纪泽生前功绩的颂扬,又有对其离世之痛的哀叹,堪称一首感人至深的挽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