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竟无医,可怜卅载青灯,笔底谋生长碌碌;
九原应有恨,大息七旬白发,阶前待哺又嗷嗷。
这首诗是郭鉴秋先生为他父亲写的挽诗,他在诗中描述了父亲的病情和家庭情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一句:
“挽郭鉴秋先生,切其父在堂、子幼。”
- 注释: “挽郭鉴秋先生”表明这是一首哀悼之诗,由其子所写,旨在悼念已故的父亲。“切其父在堂、子幼”意味着他的父亲健在,而他的儿子尚小。这反映了诗人对父亲的怀念和对儿子成长的关注。
第二句:
“一疾竟无医,可怜卅载青灯,笔底谋生长碌碌。”
- 注释: “一疾竟无医”说明父亲病重且难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可怜卅载青灯”描绘了父亲在家中长时间照顾自己的辛苦场景。“笔底谋生长碌碌”则表达了诗人在写作或学习时感到力不从心,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失望之情。
第三句:
“九原应有恨,大息七旬白发,阶前待哺又嗷嗷。”
- 注释: “九原应有恨”指的是对父亲的哀思和未尽心愿。“大息七旬白发”形容老人的年老体衰,而“阶前待哺又嗷嗷”则是描绘家中人对老人的依赖和期盼,如同幼童需要喂食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郭鉴秋先生的描写传达了深深的哀伤和怀念之情。首句直接点明主题,次句展现了父亲患病的无助与家庭的辛酸,第三句反映了对父亲的遗憾和对生命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悲悯情怀和家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