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沾无遗草,月明先到山。
披衣出郊外,步缓心自闲。
偕行只影亲,细语幽泉湲。
去去十余里,村村傍林峦。
枯冢间茅屋,生愚与死顽。
鸣鸡惊人耳,敢辞行路艰。
夜行
露沾无遗草,月明先到山。
披衣出郊外,步缓心自闲。
偕行只影亲,细语幽泉湲。
去去十余里,村村傍林峦。
枯冢间茅屋,生愚与死顽。
鸣鸡惊人耳,敢辞行路艰。
注释:
- 露沾无遗草:露水打湿了草丛。
- 月明先到山:月亮升起时,已经先照到了山头。
- 披衣出郊外:穿上衣服走出郊外。
- 步缓心自闲:步伐缓慢,心里感到宁静。
- 偕行只影亲:独自前行,只有身影相随。
- 细语幽泉湲:低声细语,泉水潺潺流淌。
- 去去十余里:走了十几里路。
- 村村傍林峦:村庄一个挨着一个,都坐落在树林和山峦的旁边。
- 枯冢间茅屋:枯死的坟墓之间,有茅草搭建的房屋。
- 生愚与死顽:活着愚蠢,死了顽固。
- 鸣鸡惊人耳:公鸡打鸣的声音惊扰了人们。
- 敢辞行路艰:我不敢推托路途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行走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首句写月光照亮了山野,第二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行走的场景。第三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悠闲。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独自行走的景象,以及与自然景色的交流。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像是愚蠢而又顽固的生命一样。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