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携琴去不还,登楼日日望乡关。
逝将离恨随春鸟,啼遍江南雨后山。
【注释】
旅客:诗人自称。携琴去不还:诗人自指,说自己携带着琴去南方而不能回来。逝将:一作“且将”。离恨:离别时所生的愁苦。随春鸟:随着春天的归燕,飞回南方。啼遍江南雨后山:《诗序》:“余客游处,见故国宫阙,思往昔之园林;城郭人民,望故国之山川。”而其地在浙江吴兴,今属江苏。雨后,即春雨过后。山,指浙江天目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人的怀乡之思的七绝。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旅客携琴去不还”,点明题旨。“旅客”是诗人自指。诗人携带着琴,到南方去了,而且从此再也不能回来了。诗人把“旅客”当作“我”来看待,因此他称自己为“旅客”。“携琴”说明诗人有高雅的情趣,不愿沉溺于儿女情长,而要远走高飞,去寻求理想的境界,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诗人的行踪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江南这片土地,他始终不能忘怀自己的根——故土和亲人们。
次句“登楼日日望乡关”,紧承上句而来。“登楼”,诗人眺望远方家乡的情景,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这一句中的“望乡关”表明了诗人的心境。“日日”二字,更显示出他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和思念之切。
第三句“逝将离恨随春鸟”,进一步抒写了对故乡的感情。“逝将”一词,表示将要,“离恨”即离别时的愁怨,“春鸟”即春天的归燕,也代指故乡。“随春鸟”三字,既点出“春鸟”的双关意味,又暗示着诗人的离愁别恨是与春天一起逝去的。
末句“啼遍江南雨后山”,是全篇感情的高潮。“啼遍”一词,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写出了燕子的哀怨之声,又暗含着诗人的悲愁心情,表现了诗人因离别家乡而产生的痛苦之情。“江南雨后山”,既写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环境背景,又烘托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是一首写旅人的怀乡之思的七绝。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使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抒情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