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匡庐秀色九江口,遥挹江烟碧于柳。
昔者匡生读书至此小结庐,此山遂为匡生有。
西庄沈南疑,雅能读书颇好奇。
自言欲向匡庐去,把酒苦索匡庐诗。
老夫乃是樵云客,爱向名山弄泉石。
写将长句赠南疑,留置金泥斸青壁。
虎溪桥上薰风微,绿阴四合黄莺飞。
已知白社无人迹,君若看云君早归。

【注释】

匡庐:指江西省庐山。

秀色九江口:指庐山的秀丽景色。

遥挹江烟碧于柳:远望江面水气蒸腾,犹如青烟缭绕在垂柳上。

此山遂为匡生有:此山从此成为匡生所有了。

西庄:即西林寺。沈南疑,字南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昭宗时进士,隐居庐山西林寺。

雅能读书颇好奇:很能读书,也喜欢研究奇闻异事。

把酒:端起酒杯。苦索:苦苦请求。

老夫:自称。樵云客:指隐者。

弄泉石:欣赏山中的泉水、岩石。

长句:指诗篇。赠:赠送。

金泥斸:用金粉和泥土混合而成的颜料,用来涂画墙壁。青壁:青色的墙壁。虎溪桥:在庐山东门附近。薰风:微风。薰香草木之气,故称。绿阴:浓密的树荫。黄莺:黄莺鸟。白社:指隐于庐山的诗人白居易。君若看云君早归:如果你要看云,你就要早点回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作者与友人在庐山相见的情景。诗中描写庐山景色之美,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友谊之情。

首句“君不见匡庐秀色九江口”,直接点题,引出下文。接着以“遥挹江烟碧于柳”来写匡庐的景色。江水浩渺无边无际,烟雾弥漫,而岸边的杨柳翠绿欲滴,显得分外妖娆。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匡庐的秀丽景色,还通过“遥”字,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相隔遥远,无法相聚的无奈。

“昔者匡生读书至此小结庐”,诗人回忆起当年与友人共度的时光,感叹时光飞逝,人事已非。这里的“小结庐”指的是诗人年轻时曾经居住的地方,而现在却已经物是人非,成为了匡生的私有财产。这一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又展现了匡生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珍视。

“自言欲向匡庐去,把酒苦索匡庐诗”两句,诗人再次提及匡庐,并表达了自己前往庐山的愿望。他拿起酒杯,苦苦地请求友人为他写下关于庐山的诗句。这种场景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庐山的热爱,也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老夫乃是樵云客,爱向名山弄泉石。”这里,诗人自称是一位隐逸之士,喜欢到名山大川中去欣赏山水之美。而庐山正是一个美丽的名山,因此他自然要去那里领略一番。这种表达既表现了他的个性特点,也展示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他的目光。

“写将长句赠南疑,留置金泥斸青壁”,诗人将自己创作的诗篇赠给了友人,希望他能珍藏起来。这里的“金泥斸”是一种珍贵的绘画材料,用它来涂画墙壁可以增加墙壁的艺术魅力。这一细节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示了庐山的美丽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两句“虎溪桥上薰风微,绿阴四合黄莺飞”,描绘了庐山的美景。虎溪桥位于庐山东门附近,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景点。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绿树成荫,鸟儿欢歌,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种描绘既展现了庐山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对匡庐秀色的描述,也展示了庐山的美丽景色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