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色向人静,云房荫清樾。
岂无人境喧,虑澹尘事绝。
长廊僧语响,落叶台径灭。
寒泉生夜风,高天迥秋月。
居人意弥惬,游子忘明发。
缅想区中缘,千古同一辙。
【注释】
三和唐人惠山诗三首 其三:
“三和”是作者的斋名。唐人惠山诗,即惠山寺中的诗作。三首诗中,此为第三首。这首诗描写了晚霞映照下的清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抒发了他内心的闲适和超脱。
晚色向人静,云房荫清樾。
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着宁静的环境。云房树荫之下,清凉的微风轻轻吹过。
岂无人境喧,虑澹尘事绝。
难道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忧虑已经淡化,对于世俗之事不再挂怀。
长廊僧语响,落叶台径灭。
长长的走廊里传来僧人的说话声,而落叶覆盖的小路上,行人稀少,一切都变得安静无声。
寒泉生夜风,高天迥秋月。
寒冷的泉水随着夜晚的微风流淌,高远的天空中,一轮明亮的秋月悬挂。
居人意弥惬,游子忘明发。
居住的人心情愉悦,而离家在外的游子却忘记了时间,直到天亮才出发。
缅想区中缘,千古同一辙。
思念起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与历史上的普通人并无二致。
【赏析】
本诗描绘了晚霞映照下的宁静景色,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和超脱。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内心闲适和超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