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氛吹不到,庭树接春城。
流水门前绿,远峰楼外晴。
有时钟磬响,终日步虚声。
何必堠山上,遥听子晋笙。
【译文】
报恩道院
市氛吹不到,庭树接春城。
流水门前绿,远峰楼外晴。
有时钟磬响,终日步虚声。
何必堠山上,遥听子晋笙。
【注释】
- 报恩道院:报恩寺,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之一。
- 市氛:指世俗的纷扰和喧嚣。
- 庭树:庭院里的树木。
- 春城:春天的城市,这里指洛阳。
- 流水门前绿:门前的河水流得碧绿。
- 远峰楼外晴:远处的山峰在楼外的天空中显得晴朗。
- 有钟磬响:寺院里响起了钟磬的声音。
- 步虚声:道教中的虚无缥缈之声。
- 堠山:古代用于瞭望的军事设施,即烽火台。
- 子晋笙:传说中的神仙乐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报恩寺的宁静美景和悠扬的佛音,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寺院的自然之美和宗教之静。首句“市氛吹不到”,以“市氛”形容世俗喧嚣无法接近,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扰的超脱感受。接着,“庭树接春城”,以庭院的树木连接着春天的城市,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流水门前绿,远峰楼外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庭院内外的景色,流水潺潺、门前绿树成荫,远处山峰云雾缭绕,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有时钟磬响,终日步虚声。”则点明了报恩寺内传来钟磬声,伴随着僧人念经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宗教氛围。最后两句“何必堠山上,遥听子晋笙。”则是对整个场景的升华,诗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座远离红尘的寺院中,我们真的需要去那些遥远的地方,去聆听那些神秘的乐器声吗?这实际上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思考,提醒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平和与宁静。整首诗通过对报恩寺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超脱世俗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