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春阴遮绣户,枕畔愁听,竞夕风和雨。
晓起黄莺啼不住,乱红飞逐枝头絮。
记得宵深曾睡去。
银烛高烧,尽与殷勤护。
遥忆当年游冶处,蘼芜一碧迢迢路。
【注释】
几日春阴遮绣户,枕畔愁听,竞夕风和雨。
几日:几天。春阴:春天的阴云。绣户:绣有花纹的门户。
尽:全。尽夜:整夜。
晓起黄莺啼不住,乱红飞逐枝头絮。
晓起:天亮时起来。黄莺:鸟名。啼不住:不停地叫。絮:柳絮。
记得宵深曾睡去。
宵深:夜深时。
银烛高烧,尽与殷勤护。
银烛:白色的蜡烛。殷勤:体贴周到。
遥忆当年游冶处,蘼芜一碧迢迢路。
遥忆:远地回忆。游冶:游玩宴乐。蘼芜:一种草名。
【译文】
这几天阴云遮住了窗户,我在床上听着窗外风声雨声交杂着哭泣。
天刚亮我就听到了黄莺不停地啼叫,它把满地的落花和树枝上的柳絮一起带走了。
记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曾经入睡过,那时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明亮的月光下,白色的蜡烛照亮了我,好像体贴入微的照顾着我一样。
远地回忆起过去游玩的地方,只见那一片蘼芜覆盖的道路,显得那么遥远又那么清晰。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是写女子伤春怀人的。上片写春雨绵绵,主人公辗转难眠;下片写主人公回忆往昔欢乐时光,感叹今日孤独。
“几日”二字点明时序,说明天气阴沉已有几日。“春阴”二字,既点明季节,又暗示主人公的心情。“几日春阴”即“春阴几日”,意谓连日来阴云笼罩,天气沉闷。“绣户”二字,既交代室内环境,又暗示主人公居处的华贵(“绣户”指雕饰有精美图案的门户)。“春阴遮绣户”,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幽静,而且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愁听”二字,则表明她的心情之苦闷。“竟夕风和雨”一句,既写出连绵不断的风雨,又表明主人公彻夜未眠,心烦意乱。“枕畔”二字,点出了女主人公的具体位置,更突出了她的孤寂。“竞夕”,即整整一夜,形容时间的漫长和难熬。“风和雨”三字既点明了时间,又烘托出恶劣的环境对她的影响。这两句是写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晓起”二句,写女主人公被一阵春雨惊醒后的情景。“晓起”,即天明起床。“莺啼”二字,既交代了女主人公起床的时间,又暗示了她的心情。“黄莺啼不住”二句,写女主人公起身开窗,听到黄莺在枝头上鸣叫不停。这里,“竞夕风和雨”与“晓起黄莺啼不住”相照应,表现了女主人公由夜不能寐到晨起听莺声的转变。“乱红”二句,既承接上句“晓起”,又承“黄莺啼不住”,“乱红”,即落花。“飞逐絮”,既写落花飘飞的纷乱景象,又表明女主人公听到莺啼之后心情的轻松。这二句,既写了女主人公起床后所看到的景象,又表现了她此时愉悦的心理。
“记得”二句,写女主人公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而陷入沉思。“宵深”二字,既点明了时间,又表明女主人公是在夜间入睡的。“曾睡去”,即“曾经睡觉”。这二句是倒叙,先从“宵深曾睡去”说起,再回到“晓起黄莺啼不住”。由于昨夜的失眠,使得女主人公在清晨醒来时,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便想及往日与情人欢会的情景,而眼前又是春雨绵绵,故不禁悲从中来,泪如泉涌。“银烛高烧”,既写女主人公起床后的动作,又点明了时间已到深夜。“尽与殷勤护”,既表明女主人公对烛光的珍视,也表明她此时心情的孤寂。这二句,既写了女主人公起床后的动作,又表现了她当时的心情。
最后两句,女主人公追忆当年与情人欢会时的情景,而如今却只能独守空室,不禁伤心欲绝。“遥忆”二句,既是女主人公的回忆,也是她此时的感慨。“遥忆”,即远想。“游冶处”,指当年情侣欢会之地。“蘼芜一碧迢迢路”,意谓情侣欢会之地已变成荒凉的原野,而那迢迢的路依然一碧如旧。“遥忆”、“一碧”、“迢迢”,都表现出女主人公对往事的怀念之情;但同时又透露出她对今日孤独生活的无限惆怅。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开头两句写春阴遮门、彻夜不眠;接着写女主人公因春雨而失眠,听到黄莺啼声,勾起往事;然后写女主人公回忆往事,思念情人;最后两句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念情人,感叹今日独守空房。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