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河溯先访古,每岁维舟潞河浒。
河西元代未筑城,燕山征虏于此停。
金汤保障民载德,庙食曾配常开平。
可怜故阯难重识,斗母宫还委榛棘。
旧城寻遍东南隅,不见残碑署王植。
金陵亦祀明功臣,惟侯肖像犹生存。
鸡鸣山基亦荒落,栗主寄食曹王彬。
我营家庙溯初祖,后倚钟山右王府。
他时或仗子孙贤,废祀通州再兴举。

我游览了黄河溯寻古迹,每年在潞河停舟。

元代时河西尚未筑城,燕山的征虏亭就在此驻留。

金汤保障百姓载德,庙宇祭祀曾配常开平。

可惜旧城难以重寻,斗母宫还委弃榛棘。

遍寻东南旧城角,不见残碑署王植。

金陵也有明功臣庙,惟侯肖像尚生存。

鸡鸣山上基址荒落,栗主寄托在曹王彬处。

我家宗庙追溯初祖,后来倚靠钟山右王府。

将来子孙贤能或仗,废祀通州再兴举。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历史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建筑等,展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