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水扬沙坏舟楫,临河昔畏波涛急。
千年水徙鸣犊湮,几时又见奔流入。
博平境小齐赵分,我行至此思古人。
宣尼忧患尚不免,宜我坐席无时温。
频年南北东西走,捧檄裁沾禄升斗。
劳薪愁过汉金堤,泛梗揔输齐土偶。
移文惭愧出山阿,北上租船又纳禾。
未信澄清由揽辔,可能抚字缓催科。
【注释】
- 狄水:即泗水,在今山东东平县。扬沙:水退时泥沙扬起,使江流变浅,船只不能航行。坏舟楫:破坏船只。
- 临河:指泗水。昔畏:过去害怕。波涛急:波浪汹涌。
- 奔流:急流。
- 博平:古地名,在齐、赵之境。境小:地方狭小。分:分割。
- 我行至此:我行走到这里。思古人:思念古代人。
- 宣尼:孔子。忧患:忧虑。
- 宜:应该。坐席:座位。无时温:没有一点暖意(比喻没有官运亨通)。
- 频年:多年。南北东西走:到处奔走。
- 捧檄:拿着公文。裁沾:沾受。禄升斗:俸禄微薄。
- 劳薪:劳累的柴草。愁过汉金堤:愁苦地度过汉代的金堤(汉末黄河在河南开封一带改道,形成一条新的河道)。揔输齐土偶:指漕运。“揔输”是捆运的意思。
- 移文:转移文件,即辞职。惭愧:有愧于心。出山阿:走出山坳。北上租船:往北去租船,准备回故乡。
- 未信:不相信。澄清:政治清明。揽辔:驾驭马缰绳。可能:或许。抚字:抚养子女。缓催科:放宽催收赋税。
【赏析】
这首诗为吴君题画诗。吴君为子画海岱地区十帧,诗人写此组诗以赠之。其中第八首《临河访古》描写诗人游览泗水一带,感叹历史沧桑,抒发自己对现实不满和渴望仕途顺利的愿望。
开头两句“狄水扬沙坏舟楫,临河昔畏波涛急”,描绘了泗水河水因泥沙而淤塞、水流湍急的景象。诗人用“扬沙”二字形容河水中泥土被卷起后随风飘散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泗水的泥沙含量之多,以及河水流速之快的特点。“临河昔畏波涛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泗水河水湍急的担忧和畏惧之情。这里的“昔”字暗示了时间久远,而“畏”字则揭示了当时人们对泗水河水危险的深刻认识。
第三句“千年水徙鸣犊湮,几时又见奔流入。”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感叹。这里,诗人将泗水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泗水的演变过程。从古至今,泗水已经经历了千年的变迁,昔日的水牛在河中嬉戏的场景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然而,人们却很少再见到这样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河水不断冲刷着河岸、淹没农田的景象。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泗水的自然风貌,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泗水两岸地理环境的描述,进一步展示了泗水的险峻和荒凉。“博平境小齐赵分,我行至此思古人”中的“博平境”指的是博平这个地方的地势,而“齐赵分”则是指齐、赵两国在这里划分地域的情况。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泗水两侧的地理差异,突出了泗水沿岸的险峻和荒凉。“我行至此思古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人的怀念之情。在这里,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古人身上,通过与古人的比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情感深度和感染力。
诗人转向泗水河畔的人文景观。“宣尼忧患尚不免,宜我坐席无时温”中的“宣尼”指的是孔子。这句话意味着孔子虽然一生都在忧患之中,但仍然无法摆脱困境。而诗人则认为自己的座位上从未有过温暖的气息,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之情。这里的“宜我”、“无时温”等词语都强调了诗人对于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愿景。“频年南北东西走,捧檄裁沾禄升斗”中的“频年”表示多年的经历,“南北东西走”则暗示了诗人多年来四处奔走、努力求取功名的状态。而“捧檄裁沾禄升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俸禄微薄的抱怨和对于更高官职的向往之情。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一棵辛勤劳作的树,不断吸收水分以维持生命的延续。尽管面临着风吹雨打和干旱缺水的威胁,但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这首诗通过对泗水河畔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象征和典故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