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之书藏屋壁,晁错写时几朽折。
当时或使女授简,岂有经文口传说。
承家理湛俱通经,千秋冢墓留邹平。
圣门子贱本华胄,东州不斗驰贤声。
元明耳食未闻道,经义犹循安石造。
濂洛关闽博士多,汉儒未食传经报。
我来权臬始发端,抚教后裔属长官。
竟申政府荷俞旨,得有世禄传渊原。
十年更撰尚书疏,先哲还从梦中遇。
尚嫌科斗变今文,敢后先秦求训诂。
砺阜吹沙渐欲平,遥瞻高密不胜情。
礼官不问有培柳,外台谁奏郑康成。
【注释】
- 题吴君:题写给吴君的诗。
- 为子画(zhuó)海岱:替儿子画海岱图,即《海岱图》。
- 搴帷:拉开帷幔看画。
- 其六:这首诗有六首,这里说的是第六首。
- 邹平立祀:在邹平县为吴君立祀,以示纪念。
- 伏生之书:伏生是汉代经学大师,曾受孔子遗教,著有《尚书》一卷,今已佚失。
- 晁错: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大臣,以治粟都尉任内史,后被诬陷谋反而被杀。
- 当时或使女授简:当时有人让女子传授经书。
- 岂有经文口传说:难道有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授?
- 承家理湛:继承家业,精通经典。
- 千秋冢墓留邹平:千秋万代的家族墓地还留在邹平县。
- 圣门子贱本华胄:孔子的学生子贱本来是贵族后代。
- 东州不斗驰贤声:东方地区没有争斗却驰名于四方的才名。
- 元明:指元朝和明朝。
- 耳食未闻道:指当时的人只听说而不去求证道理。
- 濂洛关闽:指濂溪、洛学、关学、闽学等学派。
- 汉儒未食传经报:汉朝的儒生没有通过教学来传授经学。
- 我来权臬始发端:我来担任司法官员,开始着手这件事。
- 抚教后裔属长官:安抚教导他们的后代,让他们归顺官府。
- 竟申政府荷俞旨:最终申述了政府的命令。
- 得有世禄传渊原:得到世世代代的俸禄,传扬儒家学说的根本。
- 十年更撰尚书疏:十年来重新撰写了《尚书》的注解。
- 先哲还从梦中遇:先贤的智慧还像梦中一样出现。
- 尚嫌科斗变今文:仍然觉得文字的笔画有所变化。
- 敢后先秦求训诂:不敢落后于先秦时期的训诂学研究。
- 砺阜吹沙渐欲平:磨砺山阜,风吹沙砾渐渐变得平缓。
- 遥瞻高密不胜情:远远地仰望着高密县,心中难以平静。
- 礼官不问有培柳:朝廷中没有人询问是否有培柳的政绩。
- 外台谁奏郑康成:朝廷之外没有人上奏郑康成的贡献。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吴君为儿子画《海岱图》十帧并作此诗以记之。
第一句“伏生之书藏屋壁”,伏生是汉代经学大师,曾受孔子遗教,著有《尚书》一卷,今已佚失。诗人借以表示怀念。第二句“晁错写时几朽折”,晁错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大臣,以治粟都尉任内史,后因罪自杀。诗人以此表明自己对晁错的惋惜之情。第三四两句点出画的内容。第五句“当时或使女授简”,当时有人在女子中传授经书,而没有用口耳相传的方式。第六句“岂有经文口传说”,诗人由此感叹当时的人们只知听讲而不知求真求实。第七八句,诗人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志向,要继承家业,精通经典,千秋万代的家族墓地仍留在邹平县。第九句“圣门子贱本华胄”,指孔子的学生子贱本来是贵族后代。第十一句“东州不斗驰贤声”,指东方地区没有争斗却驰名于四方的才名。最后两句“元明耳食未闻道,濂洛关闽博士多”,指那时的人们只听说而不去求证道理;濂溪、洛学、关学、闽学等学派的儒生没有通过教学来传授经学。“汉儒未食传经报”,汉朝的儒生没有通过教学来传授经学。“我来权臬始发端”意思是说,我来担任司法官员,开始着手这件事。“抚教后裔属长官”意思是说,我安抚教导他们的后代,让他们归顺官府。“竟申政府荷俞旨”意思是最终申述了政府的命令。”得有世禄传渊原“意思是说,得到世世代代的俸禄,传扬儒家学说的根本。”十年更撰尚书疏“意思是说,十年来重新撰写了《尚书》的注解。”先哲还从梦中遇“意思是说,先贤的智慧还像梦中一样出现。”“尚嫌科斗变今文”意思是仍然觉得文字的笔画有所改变。”“敢后先秦求训诂”意思是不敢落后于先秦时期的训诂学研究。“砺阜吹沙渐欲平”意思是磨砺山阜,风吹沙砾渐渐变得平缓。“遥瞻高密不胜情”意思是远远地仰望着高密县,心中难以平静。“礼官不问有培柳”意思是朝廷中没有人询问是否有培柳的政绩。“外台谁奏郑康成”意思是朝廷之外没有人上奏郑康成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