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楼头撰经诂,正对湖山最佳处。
中丞开閤思翘材,招我来游浙西路。
楼旁许郑新建祠,压倒白苏空赋诗。
湖光欲入子云室,山翠自拥江都帷。
渊原更溯朱公叔,海内传衣尽名宿。
万闲常芘士欢颜,五色不迷文过目。
几时华屋悲山邱,王通示疾还归休。
中丞移节我随牒,山翠湖光空满楼。
寄书碧洛青嵩去,衰病怜予北山住。
堂前问字少人过,自检图书理残蠹。
这首诗是诗人吴君为他的画作《江湖负米图》中的第六幅作品《湖楼诂经》所作的题词。诗中描绘了画中的场景和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第一楼头撰经诂”,描述了画作的第一楼头,这里应该是诗人对画中场景的描述,也是对画作主题的表达。
第二句“正对湖山最佳处”,进一步描绘了画中的位置,这里是最佳的观景地点,诗人在这里欣赏湖光山色。
第三、四句“中丞开閤思翘材,招我来游浙西路”,描述了画中的人物,中丞(古代官职)开阁招贤,邀请诗人来游览浙江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邀请的感激之情。
第五、六句“楼旁许郑新建祠,压倒白苏空赋诗”,提到了画中的建筑,许郑新建的祠堂,这是诗人对于这些新建筑的赞美之情。同时,他也被白苏(苏轼)的诗歌所折服,这也是他对文化的一种尊重。
第七、八句“湖光欲入子云室,山翠自拥江都帷”,描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色,它们仿佛想要进入诗人的书房,让诗人陶醉其中。这里的“子云”可能是诗人对某个文人的尊称,而“江都帷”则可能是画中的一个场景。
第九、十句“渊原更溯朱公叔,海内传衣尽名宿”,描述了诗人对于渊原的追溯,以及对于朱公叔(可能是指朱彝尊)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认为这幅画是一幅传世之作,因为画中的服饰都来自名家。
第十一、十二句“万闲常芘士欢颜,五色不迷文过目”,描述了画中的人们常常沉浸在书画艺术中,他们的心情愉悦,对于书画艺术的热爱让他们忘记了时间。这里的“万闲”可能是指画中的人很多,而“五色不迷文过目”则是诗人对画中人物对于书画艺术的热爱的赞赏。
第十三、十四句“几时华屋悲山邱,王通示疾还归休”,“华屋”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家,而“王通示疾还归休”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他认为人生的无常就像一座山丘,而他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无常。
最后一句“中丞移节我随牒,山翠湖光空满楼”,描述了画中的场景,中丞(可能是指某个官员)已经调任其他地方,而画家也随着官府离开了。同时,画中的山水美景仍然让人陶醉。
这首诗通过对画作《湖楼诂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认为文化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