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一炬成焦土,金铜仙人泣移处。
长安所遇故物稀,片瓦千年出荒圃。
秦宫兰池汉未央,萧相手迹珍琳琅。
宣和好古惜未见,不与什袭千金装。
漕渠断绝昆池塞,惟见高原劫灰黑。
路人但拜虾蜞陵,万户千门岂能别。
君不见铜雀瓦如没字碑,临春结绮馀陈泥。
世人知宝宣德制,鱼目混珠吁可悲。

【注释】

①阿房:秦始皇的宫殿名。

②金铜仙人:指秦始皇陵墓中的铜人,相传因秦亡而被埋入地下。移处:被移动到别的地方。

③长安:古都城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故物稀:古物稀少。

④兰池:即兰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之苑。未央:汉皇宫名,在今陕西省西安东郊。

⑤萧相:刘邦的丞相萧何。手迹:书法。珍琳琅:珍贵的玉石。

⑥宣和:北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好古:喜欢古董。见:同“现”,显现。

⑦什袭:形容十分严密地收藏。

⑧漕渠:即汴渠,是隋唐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昆池:即曲江,是唐代皇家园林。

⑨高原:这里指荒凉的土地。劫灰:战争的遗迹。

⑩虾蜞陵:即虾蟆石,是一处著名的古迹。万户千门:泛指许多门户。

⑪铜雀瓦:即铜雀台的瓦片。没字碑:指无文字的碑。结绮:指华丽的楼阁。馀陈泥:残存的泥土。

⑫世人:一般人。宣德制:宣德皇帝制造的器物。鱼目混珠:比喻以假货冒充真货。

【赏析】

这首诗为题罗山人所写,是为作者梦游秦宫、汉宫而作的十帧画,其五是第五帧。此诗前半部分写梦中所见秦宫汉宫荒废之景,后半部分抒发对古物流失的感慨,借古讽今,寓意深远。

全诗共八句,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音韵和谐;且押韵讲究,如第二句中”移”、”稀”、”园”、”原”四字均属于去声,第四句中”出”、”圃”两字属于上声。此外,整首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叙事又有抒情,有写景还有议论,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一首咏古抒怀之作,诗人借梦中游历秦宫汉宫之景,抒发对古物流失的感叹。全诗八句,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音韵和谐;且押韵讲究,如二、四、六、八句均属于上声的”七阳”韵。此外,整首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叙事又有抒情,有写景还有议论,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