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与隐逸,各自有千古。
东坡曳簪缨,颇历世尘苦。
同有旷世才,光焰笔端吐。
三贤参列宿,馀子尽抟土。
古人不见我,此恨孰能补。
冯君不凡士,白眼视寰宇。
空堂对前哲,折节酬清醹。
人物近眇然,名山倩谁主。
题目:题冯刺史 三士图
诗句释义及译文
神仙与隐逸,各自有千古。
神仙指的是超脱尘世的修行者,他们常常被描绘为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存在。隐逸则是隐居山林或不出仕的人,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自由。这里提到“各自有千古”,意味着这些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事迹和传说代代相传,成为了永恒的话题。
东坡曳簪缨,颇历世尘苦。
“东坡”指的是苏东坡,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等多重身份的卓越人物。他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谪,生活充满了坎坷和挑战。这里的“曳簪缨”形象地描绘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知识分子的身份和尊严。虽然历经世间的磨难,但他仍保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执着追求。
同有旷世才,光焰笔端吐。
“旷世才”是指非凡的才华,能够超越时代的限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光焰笔端吐”形容他的文才如同璀璨的光芒一样,从笔尖喷薄而出,闪耀着智慧和光芒。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风貌。
三贤参列宿,馀子尽抟土。
“三贤”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位贤人,他们各自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馀子”则是指那些未能达到如此高度的人。在这里使用“参列宿”来比喻这些贤人的地位和影响,而其他人则显得相对平凡,就像是泥土一样,无法与他们在天空中并肩而立。这体现了诗人对于才华出众者的赞美以及对平庸者的不屑一顾。
古人不见我,此恨孰能补。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被埋没的痛苦和无奈。他感叹自己虽然拥有过人的才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机会,这种遗憾让他感到心痛。这种心情是许多怀才不遇者共有的情感体验。
注释与赏析
关键词解释:
神仙: 指修行得道之人。
隐逸:指退隐山林的人。
簪缨: 古代贵族男子的一种头饰。
旷世才: 非凡的才能,超越时代的水平。
列宿: 古代天文术语,指天上的星宿。
抟土: 指平凡的存在,没有显著的成就或地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三士图”中的四位贤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地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和失落感,感叹自己的才华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