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节巡工此地过,沧桑重见感如何。
大开神禹曾疏渎,谁浚齐桓旧塞河。
事有非常须虑始,议无上策况谋多。
郊原极目哀鸿集,愧对移文别涧阿。
漕转兼施古法存,吴沟淮泗有通津。
下游障口虚糜帑,高地行河索解人。
督师平贼权难一,倡义勤王势已孤。
孙左也非亡国将,孱明失计不迁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再至东省过河漫各县:再次来到东省,经过河流旁的各个县。

龙节巡工此地过,沧桑重见感如何:以皇帝的仪仗行进于此地,见证历史的沧桑变迁。

大开神禹曾疏渎,谁浚齐桓旧塞河:伟大的神禹曾经疏通了江河,是谁又挖掘出了齐桓公当年修建的河堤?

事有非常须虑始,议无上策况谋多:事情有特别的情况需要提前考虑,没有完美的策略,因为计划太多而难以实施。

郊原极目哀鸿集,愧对移文别涧阿:站在郊外远望,可以看到无数迁徙的鸿雁聚集在一起,我惭愧自己已经失去了官职,无法亲自前去慰问他们。

漕转兼施古法存,吴沟淮泗有通津:漕运系统依然沿用着古代的方法,吴州、扬州、苏州、湖州等运河连接的地方都有水运通道。

下游障口虚糜帑,高地行河索解人:下游河道因堵塞而浪费了钱财,高地上修筑堤坝来疏通河道,需要人力解决。

督师平贼权难一,倡义勤王势已孤:总督军队平定叛乱的权力难以统一,倡导义举勤王的势力已经孤立无援。

孙左也非亡国将,孱明失计不迁都:孙传庭和左良玉都不是亡国之将,崇祯皇帝如果能够明智决策,就不会迁都避难了。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诗人通过描绘历史遗迹、水利工程等景观,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与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批评。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慨,也有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