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初长不盈把,竹马来穿绿阴下。
三年柳色高入楼,白藤织笈看君游。
东风吹条扑船尾,楼上春眸注烟底。
溪头昔立双少年,对影璧合齐吟肩。
桥南折枝赠桥北,露色奉坠春袍前。
移家只思溪水曲,生小多情饮春绿。
十年作客树十围,可惜春人去相续。
门前还有渡客航,落日对户摇波光。
丝青百里或千里,已曳远梦归溪堂。
溪堂幽幽闭谁省,沙鸟闲来觅人影。
巢林空复借鹪鹩,泛海何时聚蓱梗。
我今客久亦厌山,伫忆孤棹空潭还。
不忧缁尘损白袷,但恐镜沼非红颜。
羁魂茫茫惜君别,一夜飞度春波阔。
泥衣藓袜今尚存,岁晏更踏山阴雪。

洪大属题云溪一曲图并有黄大 影

柳丝初长不盈把,竹马来穿绿阴下。

三年柳色高入楼,白藤织笈看君游。

东风吹条扑船尾,楼上春眸注烟底。

溪头昔立双少年,对影璧合齐吟肩。

桥南折枝赠桥北,露色奉坠春袍前。

移家只思溪水曲,生小多情饮春绿。

十年作客树十围,可惜春人去相续。

门前还有渡客航,落日对户摇波光。

丝青百里或千里,已曳远梦归溪堂。

溪堂幽闭谁省之,沙鸟闲来觅人影。

巢林空复借鹪鹩,泛海何时聚蓱梗。

我今客久亦厌山,伫忆孤棹空潭还。

不忧缁尘损白袷,但恐镜沼非红颜。

羁魂茫茫惜君别,一夜飞度春波阔。

泥衣藓袜今尚存,岁晏更踏山阴雪。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为南宋诗人汪元量,当时被元朝俘虏后押送北方。他怀念故国,思念友人,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全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赏析】:

此诗为汪元量所作,时在元朝至正八年(1348)春,元军攻占临安之后,汪元量随使节北上大都途中所作。诗人在《自题》中说:“我本江南倦游客,因君特向浙西行”,说明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友人相见。

首联“柳丝初长不盈把,竹马来穿绿阴下”,描绘出一幅清新、活泼的春景图。

颔联写友情。“三年柳色高入楼”是写诗人与友人重逢时的兴奋心情。他们曾分别于三年前和三年后重逢,而如今又相聚了三年。这一句既表现了时间的长久,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颈联“东风吹条扑船尾,楼上春眸注烟底”,则描绘出诗人与友人在江上共赏美景的欢乐场面。诗人和友人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边谈笑风生,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句诗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友谊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尾联“溪头昔立双少年,对影璧合齐吟肩”,则是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和友人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这句诗不仅回顾了他们的友谊历史,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最后一联“我今客久亦厌山,伫忆孤棹空潭还”,则是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他仍然想念着故乡的风景和亲人。这句诗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全诗以“思”为中心,通过对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思念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壮志难酬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