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狂亦有朋,我饮亦有处。
黄茅庵前一痕路,岂意从君复幽步。
荒敦三丈土作城,骨多人少苔砖横。
青蒿刺袂不得过,席坐已与人头平。
王生傥𦳝真酒徒,薄暮立倚僧门呼。
僧家卖酒百回贳,折券乃复从提壶。
尘中流年酒中事,十日欢知别离至。
谁来萧闲逐春暝,各有漂零损奇志。
金陵昔游非我春,对语往事悲残曛。
狂歌只合杂庸保,赌饮真欲鞭天神。
空光垂肩发飘左,此地疑从梦中堕。
衣边野藓积浮绿,带上碧磷吹冷火。
我眠君立各一旁,对面微辨杯中光。
飞丝满壁熨颜热,游蚁出土窥肌香。
风萝萧萧挂衣影,隔浦僧呼不能省。
君行须及醉里辞,眼底数星横耿耿。

【注释】

  1. 七:数,七杯。
  2. 我狂亦有朋(我狂也有朋友):我虽狂放不羁,但并不孤僻,仍有知心的朋友。
  3. 黄茅庵:黄色茅草的寺庙。
  4. 一痕路:一道痕迹,指小路。
  5. 岂意从君复幽步:哪里想到你还会再踏上这条幽深的小道。
  6. 荒墩(dūn):即“土墩”,一种古代军事防御设施,三丈高的土堆。
  7. 骨多人少苔砖横:骨头上长满了苔藓,砖块纵横交错。
  8. 青蒿刺袂不得过:野蒿子扎破了衣服。
  9. 席坐已与人头平:坐的地方已经和人的头顶相齐。
  10. 王生傥𦳝(zhōu)真酒徒(wēi ruò shí jīn):王生真是个真正的酒徒。
  11. 薄暮立倚僧门呼(hū):傍晚时分,站在寺庙门口呼唤。
  12. 僧家卖酒百回贳:僧人家中卖酒,百次买酒后才能赊到一杯。
  13. 折券乃复从提壶(lú):拿折价券才再去买酒。
  14. 尘中流年酒中事:在世俗的尘世里度过岁月,饮酒成趣。
  15. 十日欢知别离至:这十天的欢乐之后,知道离别的日子即将到来。
  16. 金陵昔游非我春:金陵(今南京)过去游玩时不是我春天的时候。
  17. 对语往事悲残曛(xūn):对着往事悲伤,眼前一片昏暗。
  18. 狂歌只合杂庸保:狂放的歌只能与平庸的人一同歌唱。
  19. 赌饮真欲鞭天神:豪饮真要喝得天怒人怨。
  20. 空光垂肩发飘左:头发随风飘洒,犹如空中的光芒。
  21. 衣边野藓积浮绿:衣边的野草堆积着绿色。
  22. 带上碧磷吹冷火:手上戴着碧绿色的玉佩,吹着冰冷的火苗。
  23. 我眠君立各一旁:我睡着了,他站着;我醒了,他又睡了……他们各自在一旁。
  24. 对面微辨杯中光:对面隐约可以看到杯中的光影。
  25. 飞丝满壁熨颜热:飞起的蜘蛛丝布满墙壁,把脸烫得火热。
  26. 游蚁出土窥肌香:蚂蚁爬出泥土窥探着人的皮肤。
  27. 风萝萧萧挂衣影:风吹动着树叶,挂在衣服的影子上。
  28. 隔浦(pǔ)僧呼不能省:隔着河的和尚呼叫,无法听见。
  29. 眼底数星横耿耿:眼睛里可以数出无数星星,但它们横亘在天空中。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狂放的形象来描写自己的豪情逸兴,表达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心情,也抒发了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以酒为主题,通过写景、叙事、抒情等手法,展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对友情的重视。
    首联:“我狂亦有朋,我饮亦有处。”诗人自诩为狂放不羁的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孤独,因为他有许多知心的朋友,他们在一起饮酒畅谈,享受着彼此的陪伴与关爱。
    颔联:“黄茅庵前一痕路,岂意从君复幽步。”诗人走在一条小路上,黄茅庵就在路边,这是诗人曾经走过的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回来时,竟然还能再次踏上这条幽静的小径。
    颈联:“荒敦三丈土作城,骨多人少苔砖横。”这里的“荒敦”是指废弃的土墩,“三丈”是指土墩的高度。诗人站在这座废弃的土墩上,看着四周的景色,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他的骨骼上长满了苔藓,砖块纵横交错,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
    尾联:“王生傥𦳝真酒徒,薄暮立倚僧门呼。”王生真是一个真正的酒徒,他喜欢喝酒,常常在傍晚时分站在寺庙门口呼唤着酒友。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渴望与朋友们一起饮酒畅谈。
    整首诗以酒为主题,通过写景、叙事、抒情等手法,展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对友情的重视。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