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村落两三家,古树霜寒立暮鸦。
不信秋风最萧瑟,芦花起舞学杨花。
【注释】
秋郊:指秋天的郊外。
口占:随口吟咏,随手记下。
未成村落两三家:没有形成村落的小地方只有两三户人家。
古树:古老的树木。
霜寒:因天气寒冷而结上的白冰。
暮鸦:傍晚栖息在树上的乌鸦。
芦花:芦苇的花。
学:仿效,学习。
译文:
在秋天的郊外,没有形成村落的小地方只有两三户人家。那古老的树木因霜冻而结上白冰,伫立在傍晚的暮色中,乌鸦也栖息在那里。我不相信秋风最萧瑟,那芦花也仿佛是在起舞,模仿着杨花飘荡的样子。
赏析:
首句“未成村落两三家”,诗人选取了“两三家”,这不仅仅是为了说明“村”的稀少和偏僻,更是为了突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气氛。这种气氛是诗人在看到眼前景象时所产生的第一感觉。
次句“古树霜寒立暮鸦”。诗人的视线从“两三家”转到“古树”,再由“古树”转向“霜寒”,这是一条由近及远,由小至大的线索。“霜寒”、“古树”都是点题之笔,它们共同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后文作铺垫;同时它们又是诗的焦点,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暮鸦”二字,又给这种氛围增添了几分凄凉。
三句“不信秋风最萧瑟”。秋风萧瑟,本是秋天的象征,但此时诗人却认为“不信”,可见他此刻心中充满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困难。
四句“芦花起舞学杨花”。最后两句,诗人的目光由“古树”转回到“芦花”。芦花与杨花虽然都是秋日里的常见物,但芦花却不同于杨花,它不像杨花那样飘散,而是“起舞”,而且它起舞的姿态还非常优美,仿佛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诗人用了一个“学”字,既表现了芦花的活泼可爱,也表现了诗人的幽默和轻松。
全诗以“秋郊”为背景,以“口占”为形式,描绘了一幅宁静、清丽的秋郊图景。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其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