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臣督浚屏前驺,直似乘槎下斗牛。
民俗共欣瞻露冕,衙官也许上仙舟。
较量硕望三门柱,比例词源万里流。
好继谢公传七埭,年年春水送千艘。

【译文】

乙卯年小春下旬,我乘李河帅的船只巡查工州上游。这一天风雪交加归来,你赠我海龙皮裘,我赋诗表示感谢:

朝廷重臣监督河道疏浚,就像乘坐槎木从斗牛星之间穿越;

民众共同欣赏官员们戴的冕冠,衙官也或许可以登上仙舟飘荡。

衡量硕望三门柱石,比拟词源万里流水长流;

好让我继承谢安的遗业,每年都有春水送去千艘商船。

【注释】

乙卯岁:即元和八年(公元813年)。

小春:二十四气之一,正月十五日。

旬:十日为一旬。

乘厂(tǎng)舟:用竹筒做的船。

归后:归来之后。

惠海龙裘:指李河帅赠送的海龙皮袍。

赋谢:作一首谢恩诗。

其一:第一首。

重臣督浚屏前驺:朝廷大臣监督河道疏浚,坐在车前的驾者(驭)是马。驺,通“驱”,驾驭的意思。

直似乘槎(chá)下斗牛:直好像乘着槎木从北斗星之间穿越。

民俗:民间风俗。

露冕:戴的冕冠露在外面,指戴冕冠。

衙官也许上仙舟:衙官也许可以坐上仙人的船。

较量:比较。

硕望:盛大的功勋。

三门:三座门楼。

柱:柱石。

比例:比照。

词源:江河之水。

七埭(dié):指七条溪水。

谢公:晋朝人谢安,字安石。传说他经常在东山别墅与友人游览山水、吟咏诗篇。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江陵后第二年,当时他在江陵担任司马。此诗描写了江陵的景色和百姓对他的敬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

首联写诗人奉命出使江陵,沿途经过的地方都是河流湖泊,天气寒冷,但他依然坚守职责,不畏艰难。

颔联描绘了当地的民情,百姓们都非常敬爱官员们,衙官们也可以乘着仙舟在水上飘荡。

颈联以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官员们的功绩,他们像柱石一样坚定,像词源一样流淌不息。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使命的坚持,他将继承谢安的遗业,每年都有春水送千艘商船来江陵交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