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注释】
色:表象。空:本体,指佛性或真理。恩(ēn):恩惠、恩德。害:伤害、损害。生:产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僧贯休的一首格言诗,全诗以三句七字的对仗形式表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恩生于害,害生于恩”的道理。
首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说一切现象和事物的表象都是空无,而空无又是一切现象和事物的本体,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一种哲学上的观念,认为现象和事物的本体是不可分割的,现象和事物的本体是同一的。
次句“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意思是说恩惠是从损害中产生的,而损害也是从恩惠中产生的。这是一种因果关系的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决定的。
末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则是将前面两句的意思加以概括,强调色和空是统一的,恩和害也是统一的。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的“缘起”观念,认为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由因缘所决定的,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对色的论述,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因果轮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