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穹危磴出林端,回首青门夕照残。
大地风悲殊未息,长安日近且相宽。
哀鸣到处怜鸿泽,羁旅经年感虱官。
百二山河空阅世,却看直北路漫漫。

诗句原文:跨穹危磴出林端,回首青门夕照残。大地风悲殊未息,长安日近且相宽。哀鸣到处怜鸿泽,羁旅经年感虱官。百二山河空阅世,却看直北路漫漫。

译文:
走出林间的高险石阶,回望那黄昏的城门,夕阳已渐渐消失。整个大地似乎仍在悲伤中无法平息,但长安的日子似乎在逐渐变得明亮。我四处哀鸣,对那些被风吹过的鸿雁感到同情;长时间在外为官,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个世界的繁华和沧桑,如同两条交错的河流,见证了无数的兴衰更迭。看着前方漫长的道路,我不禁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和迷茫。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慈恩寺登高远眺时所感受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迁与感慨。首句“跨穹危磴出林端”通过描绘攀登陡峭石阶的情景,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冒险。接着,“回首青门夕照残”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回顾与留恋,夕阳西下的场景让人不禁思考时间流逝之快。

诗中的第二句“大地风悲殊未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知。尽管外界环境显得凄凉,但他并没有被这种情绪所吞噬,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一切。“长安日近且相宽”一句,不仅描绘了长安城的日景渐明,更隐喻着希望与温暖。这种对比强烈的情感转折,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沉的忧郁也有明亮的希冀。

在诗的最后一句“百二山河空阅世,却看直北路漫漫”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通过使用“百二山河”这一典故,诗人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而“直北”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或曾经的居所,表达了他对于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感。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夏孙桐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富有哲理又充满情感的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