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钜赞中兴奇策,让同辈封侯,仅建牙何足酬庸,天若不平补清福;
任艰归绝域孤臣,望群公谋国,奈继踵相随作古,事终未了哭斯人。
【注释】
挽:悼念。郭嵩焘(1809-1882)湖南湘阴人,字克绳,号筠仙,清代诗人、文学家。光绪九年进士,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尚书等职。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修和刊印工作。《清史稿》有传。
赞:称颂之意。奇策:高明的计谋或措施。建牙:立下军功,建立功勋。酬庸:报偿功劳。
天若不平补清福:上天如果不公正,就请上天赐福以弥补。
任艰归绝域孤臣:在困境中归隐到边远的地方当孤独的大臣。
群公:百官。谋国:为国家出谋划策。作古:去世。
事终未了哭斯人:事情还没有结束,就在这里为这个人哭泣,形容哀痛之极。
【赏析】
郭嵩焘是晚清名臣,曾任内阁学士、工部尚书等职。他一生忠心耿耿地为国家效力,但最终因直言犯上被贬,忧愤而死。这首挽联表达了对其的哀悼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创钜赞中兴奇策,让同辈封侯,仅建牙何足酬庸,天若不平补清福”,赞扬郭嵩焘的功绩与谋略,认为他应获得封侯的奖励,但仅仅建立功勋不足以补偿他的冤屈,希望上天能够给他一个清白的名声。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赞美其功绩来衬托其冤屈。
诗的后半部分“任艰归绝域孤臣,望群公谋国,奈继踵相随作古,事终未了哭斯人”,表达了对其的哀伤之情。郭嵩焘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忠于国家,为国家出谋划策。然而,由于他的直言进谏,最终导致自己被贬谪,成为孤臣。面对这样的悲剧,人们只能叹息不已。这里的“绝域”指的是边远地区,“作古”指的是去世。
全诗通过对郭嵩焘生平事迹的描绘和对其命运的评价,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