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行村落遣无聊,一水斜通白石桥。
秋草绿平官渡口,野花黄过女墙腰。
虫声络绎人何在,客感萧条马不骄。
归趁斜阳犹未晚,已看烽火隔林烧。

【注释】

闲行:闲散无事之时,出来游玩。遣无聊:排遣烦闷。

官渡口:在河南府浚仪县东北。女墙:城上矮墙,用以防御敌人攀缘。络绎:形容车马行人络绎不绝。

客感:旅途中的寂寞感受。

【赏析】

《秋兴八首》是作者罢相以后寄居长安草堂时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组诗的写作年代大约在公元76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前后。当时杜甫已经59岁,从45岁开始他离开朝廷,漂泊西南,辗转各地,直到晚年才在成都草堂定居下来。在这期间,他先后写下了《春望》、《登岳阳楼》等著名的诗篇,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他的壮志难酬,理想破灭,再加上连年战乱,家国沦丧,使他的心情变得极为抑郁。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写景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首联“闲行村落遣无聊,一水斜通白石桥”。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闲散无事之时出游,一路走来经过了许多村落。而眼前这道水流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正通向一座古老的白石桥。

颔联“秋草绿平官渡口,野花黄过女墙腰”。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所游览的景物。此时正值深秋,秋风吹过,一片片碧绿的草丛铺满了平坦的原野,而在不远处的官渡口,野花盛开,黄色的花海仿佛与红色的女墙争艳斗丽。这里既有大自然的美景,也有诗人眼中的田园风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颈联“虫声络绎人何在?客感萧条马不骄”。这两句则是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见那成群结队的虫儿不停地飞舞着,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而那些游子们却已远离了故乡,不知去向何方。而自己作为一位远游异乡的客人,也不禁感到一种莫名的凄凉。

尾联“归趁斜阳犹未晚,已看烽火隔林烧”。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忧虑之情。他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家乡,但又怕战争再次爆发。于是,只能趁着余晖尚好,赶紧赶回家中,而远处的烽火早已烧遍了整个山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感情色彩,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