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几四十年,因贤阮祝遐龄,许登堂未容谋面;
降生约三万日,使外夷仗节钺,炳事业而焕文章。
诗句释义:
- 相识几四十年,因贤阮祝遐龄 -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与郭嵩焘之间的深厚友谊及对对方的尊敬。”相识几四十年”表示双方已有长时间的交往;而”因贤阮祝遐龄”则表达了诗人因为郭的贤能而对其长寿(祝愿)的敬意。
- 许登堂未容谋面 - 这里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即虽然有相见的愿望,但未能实现。”许登堂”意味着期待能有机会进入更深层次的交流或共事,而”未容谋面”则表达了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距离、时间等因素)未能实现这一愿望。
- 降生约三万日,使外夷仗节钺 - 这两句描绘了郭嵩焘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和他在对外战争中的贡献。其中”降生”指出生,而”三万日”可能表示他出生的时间长度。”使外夷仗节钺”则意味着郭嵩焘在处理外国事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同持有节杖一样重要。
- 炳事业而焕文章 - 这最后一句是对郭嵩焘一生功绩的赞美,”炳事业”表明他的事业辉煌且显著,而”焕文章”则强调了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事业上的,也包括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
译文:
在认识你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因为你的贤明而祝你长寿,我希望能与你一同进见。
在你的降生之日大约有三万年,你的才智让外族人依赖你的权力,使得你伟大的事业焕发新的光彩。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郭嵩焘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其历史贡献的赞扬。首句“相识几四十年”不仅表达了时间的长久,也暗含了两人关系之深。接下来的“因贤阮祝遐龄”和“许登堂未容谋面”,则是对郭嵩焘个人品格及其人生经历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能亲眼见到其风采的遗憾。第三联“降生约三万日,使外夷仗节钺”,则具体描绘了郭嵩焘在历史上的角色,特别是他对外战争的贡献,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智慧。最后一句“炳事业而焕文章”是对郭嵩焘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不仅仅限于军事上的胜利,还包括他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对郭嵩焘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