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暝黄鹄山,何处戴颙宅。
山岚不见人,泉声出涧石。
回望献花岩,不见招隐寺。
杳杳林皋山,孤云与我至。
译文
镇江城南玉夹山,
日落时分黄鹄山上的云彩如金。
我不知戴颙的家在何处。
只见山岚中云雾弥漫,看不到人烟。
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声音清脆悦耳。
回望献花岩,却找不到招隐寺。
远处的树林和山冈,孤云与我相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镇江城南玉夹山游览时所作。全诗通过对玉夹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首句“日暝黄鹄山”,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黄鹄山在这里指的是位于镇江城东南的一座小山,这里也是诗人游览的地方。
“何处戴颙宅”一句,诗人询问戴颙的住所在哪里。戴颙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隐士,他的住所常常被云雾笼罩,因此被称为“戴颙宅”。这句可能是诗人在寻找戴颙的住所时的感叹。
接下来的两句“山岚不见人,泉声出涧石”,描述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情景。这里的“山岚”是指山间的云雾,而“涧石”则是指在山涧中的石头。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
“回望献花岩,不见招隐寺”两句,诗人在回望献花岩的过程中,却未能找到招隐寺。这可能是因为献花岩和招隐寺之间的距离较远,或者诗人的注意力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
最后两句“杳杳林皋山,孤云与我至”,诗人描述了远处的山林和孤云,以及它们与他相伴的情景。这里的“杳杳”形容树林茂密,难以辨认;“林皋山”是指山林之间的小路,而“孤云与我至”则表明诗人与孤云一起行走,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具体的景物,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