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出偏迟,昨夜路仍湿。
车行三里外,已有暗香袭。
幽人邀客住,一屋大如笠。
平铺波万顷,高下见阶级。
居然空色相,顾视尚难入。
万朵白藕花,鹭丝何处立。

【解析】

此诗的译文:清晨阳光出来,时间比预期的要晚一些,昨夜的路还湿漉漉,车行三里后,已经能闻到花香。幽人邀请客人留宿,一间屋大得像是斗笠一样。平铺万顷波涛,高高低低都有台阶。这屋子空荡荡,颜色与实物相去甚远,看着觉得难以进入。万朵白荷花,不知是鹭鸶在何处栖息?

【答案】

即事其二(其一)

朝阳出偏迟,昨夜路仍湿。

车行三里外,已有暗香袭。

幽人邀客住,一屋大如笠。

平铺波万顷,高下见阶级。

居然空色相,顾视尚难入。

万朵白藕花,鹭丝何处立。

赏析:

首联“朝阳出偏迟,昨夜路仍湿”,写清晨时分太阳迟迟不露面,路上的泥水仍然湿润。这是诗人对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困顿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生活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

颔联“车行三里外,已有暗香袭”,写诗人在车上行驶到三里外的地点时,已经能闻到花香。这句诗既描绘了诗人行走途中所见的自然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颈联“幽人邀客住,一屋大如笠”,写诗人被邀请到一家幽静的人家居住,房间宽敞得就像是一个斗笠那样小。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这家主人热情好客的感激之情,又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尾联“平铺波万顷,高下见阶级”和“居然空色相,顾视尚难入”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居住的房屋,以及周围环境的美景。其中,“平铺波万顷”形象地描绘了房屋周围的景色,让人感觉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高下见阶级”则通过比喻的方式,展现了房子的结构和布局之美。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欣赏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和谐、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尾联“万朵白藕花,鹭鸶何处立”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表达。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又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它既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批判。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