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黄牛老,牧儿甫襁褓。
儿年四五即饲牛,牛转惜儿年过小。
六七岁甫交,儿肩及牛腰。
昨年上书儿八岁,儿足居然跨牛背。
饲牛已了仍牧牛,牛知儿心喜出游。
登陇涉水无时休,半年送儿入村塾。
半岁书从牛背读,儿思阿耶牛忆犊。
却鼓长鞭入牛屋,牛背下来书烂熟。
翻译:
牧牛词
门前的老黄牛,刚出生不久的孩子。
孩子四五岁时就已经开始照顾老牛了,老牛却开始担心孩子的年幼。
六七岁时,孩子的肩头已经能够顶住牛腰了。
去年夏天,孩子已经八岁了,他可以自己站在牛背上。
现在他已经会照顾老牛了,老牛也喜欢和他一起出游。
每天上山涉水,没有休息的时候,半年的时间送孩子到村学读书。
半岁大的孩子,从牛背上读书,想念父母和牛。
放下书本,鞭子又敲在牛的身上,牛背上的字都被记熟了。
注释:
- 牧牛词:一首描述儿童与牛共同生活、学习并成长的诗歌。
- 门前的老黄牛:指家中养的一头老牛。
- 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指的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 四五岁时就已经开始照顾老牛了:说明这个孩子从小就懂得照顾家里的牲畜,体现出他的责任感和勤劳。
- 孩子五六岁左右,孩子的肩头已经能够顶住牛腰:描述孩子的长大和体力增长,同时也体现了孩子的成熟。
- 去年夏天,孩子已经八岁了:说明孩子已经足够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 他可以自己站在牛背上:表明孩子的独立性和能力。
- 每天上山涉水:描述孩子和老牛一起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
- 半年的时间送孩子到村学读书:展示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的重要性。
- 半岁大的孩从牛背上读书:反映了孩子的年龄小,但学习能力强,可以从牛背读诗。
- 想念父母和牛: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对孩子与牛之间情感的依赖。
- 放下书本,鞭子又敲在牛的身上:描述了孩子的学习和劳动相结合的场景。
- 牛背上的字都被记熟了:体现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儿童与牛共度时光的情景,展现了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诗中通过对比孩子和牛的年龄,强调了孩子逐渐变得独立和成熟的经历。同时,也反映了家庭对于教育和劳动的重视,以及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首诗以其简洁而真挚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生活中最真实、最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