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游莫釐,正值早春月。
涛声犹在耳,迫促诣京阙。
凡花几开谢,月祇两圆缺。
船头经花朝,马背阅佳节。
我病何敢辞,我劳谁可述。
风沙眯人目,红紫色不别。
雷车时聒耳,尘土鼻仍窒。
蜗庐甫能定,春去已飘忽。
花开思走避,俗恐砭肌骨。
偶得学士椷,邀我叙契阔。
宾朋集三五,饭罢强之出。
前游虽隔岁,门径亦粗别。
桃李七八丛,纷披倚禅窟。
纵谈当世事,喜罢或呜噎。
侧闻秦陇蜀,兵苦不得歇。
至尊忧黎元,御殿每日昃。
时时思谠论,何异饥与渴。
开诚布条教,欲使黎庶活。
柰何诸大吏,敷告尚不实。
民犹困科敛,吏不奉法律。
文书巧相抵,百变难致诘。
居然贪欺成,不复畏斧锧。
两湖全陜地,事变可胪列。
因循及弛废,百事待刚决。
倒县诚已久,水火救宜切。
我官非谏静,讵敢肆笔舌。

四月二日法祭酒式善邀同人至极乐寺小憩分韵得月字

【注释】:我前游莫釐,正值早春月。莫釐,即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古称“徽州”。早春,春天的开始。

【赏析】:首联回忆自己曾经游览过徽州的美景,正当春天的时候。

我前游莫釐,正值早春月。

【注释】:“前游”指作者先前游览过的地点,莫釐就是现在的黄山市歙县,古时被称为徽州。“早春月”是指春季刚刚到来的月份。

【赏析】:这两句写诗人曾经游览过的地方——徽州,以及当时正值早春时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涛声犹在耳,迫促诣京阙。

【注释】:“涛声”指大河的波浪声,“迫促”形容匆忙的样子。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写诗人听到涛声和匆匆赶路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被迫离开家乡去京城工作的无奈。

凡花几开谢,月祇两圆缺。

【注释】:“花朝”指农历二月初二,是传统的花期;“月缺”指的是月亮不完整,有缺损的意思。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写花朵的凋零、月亮的残缺,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船头经花朝,马背阅佳节。

【注释】:“船头”是指乘船旅行时经过的花朝节,“马背”是指骑马旅行时经历的节日。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己骑马经过花朝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所见美景的感叹之情,以及对不同节日的感慨。

我病何敢辞,我劳谁可述。

【注释】:“我病”是指自己的疾病;“劳”是指劳累;“谁可述”意思是没有人可以倾诉自己的辛苦和劳累之情。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写自己生病却不敢拒绝,无人可以诉说自己的劳累和辛苦,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风沙眯人目,红紫色不别。

【注释】:“风沙”是指风沙天气;“眯”是指模糊不清;“红紫色”是指各种颜色的花朵。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风沙天气下人们眼睛被迷住,以及花朵中红色和紫色的不同种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雷车时聒耳,尘土鼻仍窒。

【注释】:“雷车”是指雷声;“聒耳”是指声音吵闹;“尘土”是指灰尘。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写雷声震天响,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尘土,表达了诗人对环境恶劣的无奈和忧虑。

蜗庐甫能定,春去已飘忽。

【注释】:“蜗庐”是指简陋的房子;“甫能定”是指刚刚能够安定下来;“春去”是指春天已经过去了。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写诗人刚刚安定下来的生活,以及春天即将过去的事实,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无常和时间无情的感慨。

花开思走避,俗恐砭肌骨。

【注释】:“走避”是指逃避;“砭肌骨”是指刺穿肌肤深入骨髓的意思。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花开时想要逃避世俗的欲望,以及担心世俗会刺穿肌肤深入骨髓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偶得学士椷,邀我叙契阔。

【注释】:“士椷”是指书信或者信件;“契阔”是指长久相处。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写偶然得到一封学士的来信邀请自己相聚,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老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

宾朋集三五,饭罢强之出。

【注释】:“宾朋”是指宾客和朋友;“三五”是指三五个客人;“出”是指外出。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宾客和朋友聚在一起,一起吃饭后被主人强迫外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陪伴的重视和珍视。

前游虽隔岁,门径亦粗别。

【注释】:“门径”是指道路和途径;“粗别”是指大致上分别了。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与朋友相聚的时间相隔了一年左右,但是两人之间的道路和途径还是大致相同的,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桃李七八丛,纷披倚禅窟。

【注释】:“桃李”是指桃花和李子树;“七八”是指七八十棵;“倚禅窟”是指依附在寺庙的洞穴旁边。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桃花和李子树繁茂地生长着,以及它们依附在寺庙的洞穴旁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纵谈当世事,喜罢或呜噎。

【注释】:“当世事”是指当前的社会现象;“呜噎”是指哭泣的声音。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谈论当下社会的现象和自己的心情变化,以及心情悲伤时的哭泣,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侧闻秦陇蜀,兵苦不得歇。

【注释】:“秦陇”是指秦国和陇地地区;“蜀”是指蜀地;“兵苦不得歇”是指在这些地区的战争持续不断,使得士兵们无法休息。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听到秦国和陇地地区的战争消息,以及蜀地的战争情况,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对于和平的渴望。

至尊忧黎元,御殿每日昃。

【注释】:“至尊”是指皇帝;“黎元”是指百姓;“御殿”是指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昃”是指太阳偏西的意思。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皇帝担忧百姓的生活,以及每天处理政务到太阳偏西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关切和对于君主责任的担当。

时时思谠论,何异饥与渴。

【注释】:“谠论”是指正直的言论;“饥与渴”是指饥饿与口渴的感觉。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时刻思考正直的言论,与饥饿和口渴的感觉相似,表达了诗人对于言论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于真理追求的决心。

开诚布条教,欲使黎庶活。

【注释】:“开诚”是指坦诚的态度;“布条教”是指传播教义;“黎庶”是指百姓。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真诚地传播教义,希望百姓能够活下来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传播和社会进步的重视。

柰何诸大吏,敷告尚不实。

【注释】:“柰何”是指怎么办;“诸大吏”是指各级官员;“敷告”是指宣布;“尚不实”是指仍然不真实的意思。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各级官员宣布的教义并不真实,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员诚信和道德修养的期待和对腐败现象的批判。

民犹困科敛,吏不奉法律。

【注释】:“科敛”是指赋税;“吏不奉法律”是指官员不遵守法律。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民众仍然受到赋税的困扰,而官员们又不遵守法律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和社会不公的感慨和批评。

文书巧相抵,百变难致诘。

【注释】:“文书”是指公文;“抵”是指抵赖;“诘”是指质问。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公文往来中相互抵赖、难以查证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腐败和官僚主义的揭露和批判。

居然贪欺成,不复畏斧锧。

【注释】:“居然”是指竟然;“贪欺”是指贪婪狡诈;“畏斧锧”是指畏惧刑罚和惩罚。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由于贪污欺诈的行为变得猖獗,导致人们不再畏惧刑罚和惩罚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于腐败现象的强烈谴责和对公正社会的向往。

两湖全陜地,事变可胪列。

【注释】:“两湖”是指湖北和湖南;“陕地”是指陕西地区;“可胪列”是指可以详细列举出来。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陕西地区的两湖全部受灾,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可以被详细列举出来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于灾情严重程度的关注和对救援工作的重视。

因循及弛废,百事待刚决。

【注释】:“因循”是指拖延推诿;“弛废”是指松懈废弃;“刚决”是指果断决断。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由于拖延和懈怠而导致的问题无法解决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对于改革和创新的需求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