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辞家出门,出门路即岐。
处既谁可偕,出亦谁可依。
身非我之身,父母之所遗。
敢学陈孟公,一世随高低。
注释:
莫辞家出门,出门路即岐。
处既谁可偕,出亦谁可依。
身非我之身,父母之所遗。
敢学陈孟公,一世随高低。
赏析:
《古意十首贻晋斋应教同作 其三》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第一句“莫辞家出门”,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于外出求学、求知的渴望和决心。他明白,只有通过外出学习,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这也意味着他将离开自己的家庭,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然而,他也明白,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时刻,因此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
第二句“出门路即岐”,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外出求学所面临的复杂局面。他清楚地知道,出门的道路并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而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他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取得成功。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或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三句“处既谁可偕”,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明白,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有真正可以相伴的人。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无法与他人完全融合在一起。因此,他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时,将不得不面对孤独和寂寞,需要自己去克服和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绝望或失落,反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第四句“出亦谁可依”,诗人再次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明白,无论身处何地,都将没有人可以依赖和依靠。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无法承担他人的负担和责任。因此,他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时,将不得不面对孤独和无助,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恐惧或绝望,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句“身非我之身”,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考。他明白,自己的身体并非自己的所有物,它是由父母给予的,是他们的遗产和财富。因此,他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利益,而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他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而不是被物质利益所迷惑和束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第六句“父母之所遗”,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自己的担忧和忧虑。他明白,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他们对此寄予了厚望和期待。因此,他不能随意挥霍和浪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而应该珍惜和利用它们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而不是被恐惧和担忧所困扰和束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第七句“敢学陈孟公,一世随高低”,诗人最后发出了自己的誓言和承诺。他明白,自己的人生道路将充满坎坷和挑战,但他将勇敢地去面对它们,不畏惧任何困难和挫折。他将像陈孟公一样,始终保持一颗谦逊和低调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