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堂尚闻鸡,暗谷甫见日。
蒙蒙荆棘影,披草至绝壁。
露气周一山,秋衣冷侵骨。
回瞻惊后队,如蚁穴中出。
前旌复穿云,石瘦路如发。
风芦耸清听,时堕隔林橘。
客倦欲少休,茅轩树头突。
注释与解析:
- “哓发路濑塘”: 早晨的鸟鸣声,暗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了。
- “哓”: 鸟叫的声音,这里可能指的是清晨的鸟鸣。
- “离堂尚闻鸡”,暗谷甫见日”: 描述的是一个人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听到鸡的叫声,而刚进入山谷就看见太阳。
- “离堂”: 离开家门或住所。
- “尚闻鸡”: 仍然听到了鸡的叫声。
- “暗谷”: 指昏暗的山谷。
- “甫见日”: 刚刚看到太阳。
- “蒙蒙荆棘影,披草至绝壁”: 描述了通过荆棘丛生的路径到达山壁的场景。
- “蒙蒙”: 模糊或朦胧的样子。
- “荆棘影”: 荆棘的影子或阴影。
- “披草至绝壁”: 经过草丛到达了悬崖边。
- “露气周一山,秋衣冷侵骨”: 描写了山中雾气环绕,以及天气带来的凉意。
- “周一山”: 山被露水覆盖。
- “秋衣冷侵骨”: 秋季的衣服因寒冷而感到刺痛。
- “回瞻惊后队,如蚁穴中出”: 表达了一种对队伍后面发生的意外事件的恐惧感。
- “惊后队”: 惊吓后面的队伍。
- “如蚁穴中出”: 比喻后面的小队像蚂蚁从洞里出来一样突然和混乱。
- “前旌复穿云,石瘦路如发”: 描述了继续前进时,道路变得狭窄且石头显得更加瘦弱。
- “前旌”: 前面飘扬的旗帜。
- “穿云”: 穿过云层。
- “石瘦路如发”: 石头由于年代久远而显得瘦弱,路面也像头发一样细长。
- “风芦耸清听,时堕隔林橘”: 风中的芦苇发出清脆的声音,偶尔能听到树上掉落的橘子。
- “风芦”: 风吹拂的芦苇。
- “清听”: 清晰可听见的声音。
- “隔林橘”: 树上落下的橘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旅途中的艰难和美丽,从清晨的鸟鸣开始,到深夜的寂静,诗人经历了从明亮的阳光到黑暗的山谷,再到孤独前行的辛劳和惊喜。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自然的色彩和声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未知旅程的敬畏。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