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荆郢南,山路爱晓行。
马蹄惯踏红烛影,送尽残月闻钟清。
偏怜昨夕山窗里,魂滞疏香不能起。
风疏雨薄送出城,犹执一花笼袖底。

【注释】

夜移瓶梅入纸帐作伴晓起香愈酷烈:夜深了,我移来一瓶梅花放在纸被里作为伴侣。晓起,天刚亮就起身。香愈酷烈:香气更加浓烈。又赋一首:又写了一首。自来荆郢南:自从来到荆州、郢州以南地区。荆,指今湖北一带;郢,指今湖北江陵一带。山路爱晓行:喜爱在山路上行走。山路,指通往山中的小路。爱,喜欢。晓行,黎明时分出行。马蹄惯踏红烛影:骑着马习惯踏过红色的蜡烛影子。马蹄,这里指马足所踩的地方。红烛影,红色的蜡烛影子,即烛光照亮的道路。送尽残月闻钟清:送走一轮残月时听到钟声清越响亮。送,动词,送走。残月,指月亮快要落山时。闻,听见。钟声清越响亮,指寺庙中撞钟的声音。偏怜昨夕山窗里:特别偏爱昨晚山窗里的景色。偏怜:特别疼爱。山窗里,泛指山中的窗户里,暗喻诗人的居处。魂滞疏香不能起:魂魄停留在花香之中而无法离开。魂,灵魂、精神;滞,停留。疏香,淡雅的香气。不能起,不能离开这里。风疏雨薄送出城,犹执一花笼袖底:微风轻轻吹来,细雨稀疏降落,我就走出城门。仍然握着一束花从袖子底下走过。风疏雨薄,形容风雨轻飘细弱。出城,指从城内出来。犹执一花笼袖底,手里拿着一个花笼从袖子底下经过。犹,还,还是。执,拿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作者在山路上行走和观赏路边梅花的情景;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这株梅花的眷恋之情。

第一句“夜移瓶梅入纸帐作伴”交代了写作背景。由于作者喜爱在山路上行走并欣赏沿途的美景,所以特意移来一瓶梅花放在纸被里作为伴侣。

第二句“晓起香愈酷烈复赋一首”是说,清晨起床后香气更加浓烈。作者因为昨夜未能与梅花相伴入眠而感到遗憾。

第三句“自来荆郢南山路爱晓行”,说明作者是从荆州或者郢州的南部地区来的。因为喜爱在山路上行走,所以黎明时分便出门了。

第四句“马蹄惯踏红烛影送尽残月闻钟清”,描绘了自己骑马穿行在红烛映照的路上,听到了远处寺庙里钟声的清脆。

第五句“偏怜昨夕山窗里魂滞疏香不能起”,表现了作者特别喜欢昨夜山窗里的景色,并且魂留在那淡淡的香味中不能离开。

第六句“风疏雨薄送出城犹执一花笼袖底”,写风轻轻地拂过,雨稀疏地降落,作者走出了城门,手里还拿着一束花。

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晨曦中独自走在山间小道上,欣赏着路边梅花的情景。其中“夜移瓶梅入纸帐作伴”一句为点睛之笔,使整首诗显得生动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