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渡辰溪,天黑尚未明。
卧听柔橹声,知较沅水平。
上流一灯飘,争渡喧有声。
轻帆触烟来,误向溪左行。
船丁正徘徊,穿出林鸠鸣。

【注释】

初一日: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指初七。

未曙:天还没有亮。

辰溪:水名,在今湖南省西部。

州及四县:辰溪所属的辰州和四个县。

得名:名称由来。

柔橹声:轻柔的船桨划水的声音。

知较沅水平:知道沅水的水势比辰溪大。

上流:上游。

一灯:一艘船。

争渡喧有声:争夺渡口的声音很响亮。

轻帆触烟来:轻快的帆船擦过雾气。

误向溪左行:错将船驶向溪的左边。

穿出林鸠鸣:穿过树林时有黄雀鸣叫。

【赏析】

《辰溪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创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描写了作者清晨在辰溪边乘船游览的情景。首联点明时间,颔联描绘了船夫与水流搏斗的情形,颈联写舟人与船夫相斗而引起的误会,尾联刻画了船行过程中的景致。全诗以“舟行”为中心事件,从“舟行”出发,写到“舟行”结束,情节曲折,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流畅,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说,天还没亮就乘船渡过辰溪,直到天黑还未到目的地。“初一日未曙”,表明了时间的早,突出了行程之长;“渡辰溪”,则说明此行的目的和所经之地。“天黑尚未明”,既表现了旅途的劳顿,也显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

“卧听柔橹声,知较沅水平。”中“卧听”二字,把一个静夜独行的旅人形象地勾勒出来了。“柔橹声”,写出了橹声的轻柔、悠扬;“知较沅水平”,则表明作者已经对沿途的地理环境有了大致的了解,因为沅水的水势要比辰溪大很多。

第三联“上流一灯飘,争渡喧有声”写船上的情况,也是一幅很有特色的画面。上流的一盏孤灯摇曳着,随着船只在激流之中上下颠簸,显得格外孤单、可怜。两岸的人正在争相渡河,发出阵阵嘈杂之声。“争渡喧有声”,既是客观的景物描写,又是主观的情感表达,它反映了人们急于过河的心情,同时也衬托出作者对于这种景象的欣赏。

第四联“轻帆触烟来,误向溪左行”写的是船行过程中遇到的一次误会。由于船夫们急于过河,所以轻快地驶向了溪水的右岸。“轻帆触烟”,是形容船帆在雾气中飘动的景象;“误向溪左行”,则是船夫们的误解。这一联不仅写出了船夫们急于过河的心情,而且也暗示了船行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整首诗以“舟行”为中心事件,从“舟行”出发,写到“舟行”结束,情节曲折,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流畅,富有韵味。《全唐诗》将其编入卷三百六十六,题作《辰溪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