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万竹竿,日出溪上绿。
涉此径寸波,溪鱼围马足。
溪流三折忽暂停,石上戴土营危亭。
茅庵一僧闲诵经,烹茶饷客酒始醒。
指途南行入峰缺,壁陡仍烦数人曳。
沿山松竹忽无声,一岭芦花白如雪。
【诗句释义】
廿八夜饮陈太守廷庆署醉甚四鼓起行四十里至马溪河乃稍醒。
译文:二十八日晚上,在陈太守的官署中饮酒,喝得大醉,到凌晨四点钟才起身出发,走了四十里路到达了马溪河,这才稍微清醒过来。
注释:廿八夜:指的是二十九日。
饮陈太守廷庆署醉甚:在陈太守的官署中饮酒,喝得非常醉。
四鼓起行40里:凌晨四点起床,走了四十里路。
至马溪河乃稍醒:到了马溪河,才稍稍清醒过来。
【译文】
森森万竹竿,日出溪上绿。
涉此径寸波,溪鱼围马足。
译文:茂密的竹林如同万根竹竿一样,阳光照在溪水上,一片碧绿色。
涉此径寸波,溪鱼围马足。
译文:我沿着这条小溪步行,水面上的波纹只有一寸那么宽。溪中的鱼儿围绕着我的脚丫游动。
【注释】
涉:沿着,顺着。
径:通“胫”,脚后跟。
寸波:指水中的波浪只有一寸那么宽。
溪鱼围马足:溪中的鱼儿围绕着我的脚丫游动。
【译文】
溪流三折忽暂停,石上戴土营危亭。
译文:经过三条弯弯曲曲的小溪之后突然停止,溪水从石头上的泥土上冲刷而过,形成了一座险峻的亭子。
【注释】
三折:三次转弯。
石上:指石头上的泥土。
戴土营危亭:冲刷石头上的泥土形成一座险峻的亭子。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游览山间清泉时的情景。首句交代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诗人在陈太守府中喝酒,喝得大醉,天明才起程,走了四十里路,最后来到了马溪河边。第二联写景:“森森万竹竿,日出溪上绿。”茂密的竹林犹如万根竹竿,阳光照在溪水上,一片碧绿如洗。第三联写人:“涉此径寸波,溪鱼围马足。”沿着这条小溪步行,水面上的波浪只有一寸那么宽,溪中的鱼儿围绕着我的脚丫游动。第四联写景:“溪流三折忽暂停,石上戴土营危亭。”经过三条弯弯曲曲的小溪之后突然停止,溪水从石头上的泥土上冲刷而过,形成了一座险峻的亭子。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