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水碧疑无岸,一路布帆飞入县。
蓝舆偶忆义熙年,三复陶公一篇传。
我知栗里宅,即是桃花源。
武陵路远不须涉,咫尺好上浔阳船。
陶然酒后诗成偶,可识渔人亦乌有。
试问千株洞口桃,何如一带门前柳。
北窗日共羲皇游,眼底尚恐无殷周。
何言秦汉与魏晋,卑论不欲惊时流。
华胥以上风尤厚,事隔千年巳非旧。
云中鸡犬倘有知,肯出淮南八公后。
但书甲子仍作诗,此意亦有谁人知。
永初开国是何世,不若洞里忘年时。
沉沉远岸枫林出,恍若溪桃欲成实。
波流千折树百盘,再转或恐逢真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旭的《桃花源诗十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桃源行
沅江水碧疑无岸,一路布帆飞入县。
蓝舆偶忆义熙年,三复陶公一篇传。
我知栗里宅,即是桃花源。
武陵路远不须涉,咫尺好上浔阳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意外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桃花源,这个桃花源位于沅江之畔,风景如画。诗人回忆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感自己找到了梦中的理想之地。诗人知道这个地方就是桃花源,武陵的路虽然遥远,但只要乘上小舟,就能到达那个美丽的地方。
陶然酒后诗成偶,可识渔人亦乌有。
试问千株洞口桃,何如一带门前柳。北窗日共羲皇游,眼底尚恐无殷周。
何言秦汉与魏晋,卑论不欲惊时流。
华胥以上风尤厚,事隔千年巳非旧。云中鸡犬倘有知,肯出淮南八公后。
但书甲子仍作诗,此意亦有谁人知。永初开国是何世,不若洞里忘年时。
沉沉远岸枫林出,恍若溪桃欲成实。
波流千折树百盘,再转或恐逢真源。赏析:这是诗人在旅途中遇到桃花源后的所感所想。他发现渔人在桃花源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自己却身处喧嚣的世界,感叹自己的无知和狭隘。他希望找到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地方,远离尘世的纷扰,过一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
鉴赏: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希望人们能够像桃花源中的渔人一样,过一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