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既巳绿,沅江流益清。
三更鉴江波,波影逾空明。
昨宵雨足山流黛,添得江波几层翠。
帆空若行明镜中,镜里对舞山禽红。
涉江何处江波狭,欲向回塘问鹎鵊。
鸬鹚忽迎残月飞,扇得水波流向西。
溪深绿暗途尤阻,才见邮亭一灯吐。
三层阁上客少休,阁底自任江声流。
虚窗闪白疑人面,却是布帆来一片。
【注释】
澧水:即澧河,流经湖南境内。沅江:湘江的支流。鉴江:即湘江。三更:古代把夜间11-13时之间叫三更,这里指晚上九、十点钟。山流黛(dài):山峰因雨而显得苍翠。回塘:曲折的小湖。鹎鵊(bēi léi):一种水鸟。鸬鹚(núcí):水鸟,善潜水捕鱼。邮亭:旧时传递公文的驿站。
【赏析】
《夜泊桃源》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夜泊于桃源驿中,遥望沅江之景,写下这首五律。诗中描绘了沅江两岸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渔村生活的宁静祥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联“澧水既巳绿,沅江流益清”,写澧水已经变绿,沅江更加清澈。这两句通过描绘澧水与沅江的景色,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欣赏大自然的美。
颔联“三更鉴江波,波影逾空明”,写在三更时分,诗人登上高台远眺沅江之景。这里的“三更”指的是深夜时分,而“鉴江波”则是指沅江上的波浪。诗人通过对月光下沅江波光闪烁的描写,展现了沅江的壮丽景色。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颈联“昨宵雨足山流黛,添得江波几层翠。”写昨夜大雨过后,山色变得苍翠欲滴。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水之间的相互映衬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领略自然之美。
尾联“帆空若行明镜中,镜里对舞山禽红。涉江何处江波狭,欲向回塘问鹎鵊。”写船帆如行走在明亮的镜子上,山间的鸟儿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诗人在舟中远望着回塘,想从那里了解水禽的栖息情况。最后一句“鸬鹚忽迎残月飞,扇得水波流向西”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述了鸬鹚在水中飞翔的样子。这几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记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