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事父母,三十依偏亲。
四十作藐孤,哀哀逮晨昏。
父亡事毋毋亦亡,高斋却扫为影堂。
影堂西偏儿所住,生死不离亲一步。
行年五十不下堂,父毋以外无尊章。
画师敬复瞻颜色,发白未笄何可得。
椿兮萱兮合作图,旁有几榻兼诗书。
君不见孝可生孝可死,由周秦逮今此。
伊谁作配光青史,北宫之女婴儿子。

:朱孝女奉亲图

二十事父母,三十依偏亲。
四十作藐孤,哀哀逮晨昏。
父亡事毋毋亦亡,高斋却扫为影堂。
影堂西偏儿所住,生死不离亲一步。
行年五十不下堂,父毋以外无尊章。
画师敬复瞻颜色,发白未笄何可得。
椿兮萱兮合作图,旁有几榻兼诗书。
君不见孝可生孝可死,由周秦逮今此。
伊谁作配光青史,北宫之女婴儿子。

译文

20岁时侍奉父母,30岁开始亲近偏亲,40岁变成孤立的人,悲哀地在清晨和黄昏中度过。父亲去世后没有他,高堂清静却打扫出影堂。影堂西边是我的住所,生死与亲情紧密相连。50岁时仍不下堂,不把父亲视为外人而尊敬。画师恭敬地看着我的脸色,白发未满的少女如何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椿树啊萱草啊一起做图,旁边有几张床和诗书。你看不见孝道可以产生孝道也可以死亡,从周朝到秦朝一直到今天。是谁做了这种匹配光照耀青史的事?是北宫的女子婴儿子。

注释

  • 朱孝女奉亲图:朱孝女的孝顺故事。
  • 二十事父母:年轻时就尽忠尽孝于父母。
  • 三十依偏亲:三十岁时,朱孝女开始依靠自己的偏亲(即配偶)。
  • 四十作藐孤:四十岁时,朱孝女成了被忽视的人。
  • 父亡事毋毋亦亡:“父亡”意味着父母双亡,“事毋毋亦亡”表示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 高斋却扫为影堂:在高堂中清扫干净以备影堂使用。
  • 影堂西偏儿所住:影堂是供人居住的场所,这里指的是朱孝女独自居住的地方。
  • 生死不离亲一步:无论生死,朱孝女都要跟随在父母的身边。
  • 五十不下堂:到了五十岁,朱孝女仍然坚持不下堂(即不去处理家庭事务),因为父亲已不在。
  • 父毋以外无尊章:父亲的去世让她无法再以父亲为榜样,因为她已经没有了父亲。
  • 发白未笄何可得:头发白了,还未到成年年龄,朱孝女的美貌已经无法保持。
  • 椿兮萱兮合作图:用椿树和萱草来制作孝顺的图。
  • 君不见孝可生孝可死:你看不到,孝顺可以是生存,也可以是为了死亡。
  • 伊谁作配光青史:是谁做出了这样值得记载的孝顺事迹?
  • 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中的那位女子(可能是指北宫太后或北宫嫔妃)是婴儿之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朱孝女一生的记述,展现了她对父母的深深孝爱。从年轻时的尽心尽力到中年的坚守孤独,再到晚年的自我牺牲,朱孝女的孝顺行为贯穿了她的一生。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同时,它也揭示了孝道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这首诗不仅是对朱孝女个人的赞美,也是对整个中华文化中孝道价值的传承和颂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