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行半日城皆陡,槲叶随风出林走。
桑干河北饮马时,却望树色还参差。
平沙茫茫埋马膝,复有一山当路出。
远寻千级到寺巅,寺外城堞皆冲天。
红林萧疏日光薄,破楼无钟殿扉落。
庭隅堆草湿一边,夜半或有山魈眠。

归途游石镜山作

马行半日城皆陡,槲叶随风出林走。

桑干河北饮马时,却望树色还参差。

平沙茫茫埋马膝,复有一山当路出。

远寻千级到寺巅,寺外城堞皆冲天。

红林萧疏日光薄,破楼无钟殿扉落。

庭隅堆草湿一边,夜半或有山魈眠。

译文:

骑马走了半天,城池都显得陡峭险峻,

槲树叶随风飘出树林。

在桑干河的河北岸饮水的时候,

回头望去那树影参差不齐。

平原上沙丘广阔,马儿的膝盖都被掩埋了,

还有一座山峰从路的一旁凸出来。

远处寻找着上千的阶梯,才来到寺的山顶,

寺门外的烽火台全都冲天而起。

红色的树林疏落,阳光很薄,

破旧的楼阁没有钟声,殿门已经关闭。

院子角落堆积着草,一片潮湿,

深夜或许有山鬼在那里睡觉。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石镜山上的景色。

首两句写登山之难:“马行半日城皆陡,槲叶随风出林走。”意思是说,骑马走了半天,城池都显得陡峭险峻,槲树叶随风飘出树林。这里用“马行半日”突出了山路的崎岖,用“城皆陡”强调了山路的陡峭。接着又写到了沿途的景致:“桑干河北饮马时,却望树色还参差。”意思是说,在桑干河边饮水的时候,回头望去那树影参差不齐。这里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了沿途景色的优美。后两联则写到了山顶上的景物:“平沙茫茫埋马膝,复有一山当路出。”意思是说,平原上沙丘广阔,马儿的膝盖都被掩埋了,还有一座山峰从路的一旁凸出来。这两联既写出了山势的雄伟,又写出了路途的曲折。最后两句则是写到了寺庙:“远寻千级到寺巅,寺外城堞皆冲天。”意思是说,远方寻找着上千的阶梯,才来到寺的山顶,寺门外的烽火台全都冲天而起。这里的“千级”,是夸张的说法,实际上并不是真的要走上千级台阶才能到达山顶。而寺外的烽火台之所以“冲天”起来,则是因为作者登上了山顶之后,放眼远望,看到了山外的风景。这一句既是对前面的描写作了收束,也是对全篇的总结。全篇以简练的笔法,描绘出了石镜山的景色,读来清新可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