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说饼辰,重九题糕节。
汪三汤饼倪婆糕,却与龚丸作三绝。
出门衣袂多北风,偏向南郭听斋钟,再转僻寺来城东。
惊闻天半人声杂,一郡人登七层塔。
拦门一客索一钱,鼓势直上浮屠巅。
窗棂八扇迷方向,咳吐皆飞鸟巢上。
前行如挽后若推,足底复有人头来。
飞梯尽处波如镜,坐久蒲团始神定。
闲寻菊种来僧房,更借苦茗浇诗肠。
归途忽见红镫簇,礼斗筵前夜焚箓。

【注释】

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汪三汤饼倪婆糕:汪三,即汪三郎,是北宋诗人、画家,以画水墨竹石著称;倪婆,是宋代的民间艺人,擅长制糕,尤精于制作一种叫做“倪婆糕”的食品。

龚丸:即宋徽宗所制的肉团子。

斋钟:寺庙中的撞钟。

天半人声杂:天上的人声混杂在一起。

七层塔:即佛塔,佛教建筑的一种。

拦门一客索一钱:指僧人敲钟募捐。

浮屠巅:指佛塔的最高处,也称为塔顶。

窗棂八扇迷方向:指寺庙中门窗繁多,挡住了视线,使人分不清东西南北。

咳吐皆飞鸟巢上:指僧人敲钟时,声音之大,连飞鸟都停落下来。

波如镜:指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蒲团:指佛教徒坐禅时用的蒲草编成的圆垫。

礼斗筵:指祭奠北斗星和北极星的仪式。

焚箓:指焚烧经卷。

【赏析】

《里中十二月词》是一首咏物诗,写在重阳佳节,登高赏菊之乐,以及游寺拜塔之趣。全诗共十二句,可分为四段来理解。

第一段(首二句),描写了人们赏菊、登高、拜塔的活动。

第二段(三、四句),描写了游寺、拜塔时的所见景象。

第三段(五、六两句),描写了游寺、拜塔时的所见景象(由实到虚)。

第四段(最后两句),描写了游寺、拜塔后的观感。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主要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把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和感情,使它们具有人的特征。例如,将寺院比作城东的僻寺,把拜塔的人比作脚底的头等等,都富有情趣。此外,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南郭寺与北郭寺、僧房与俗舍、佛塔与民屋进行对照,使读者感到新奇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