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喜新晴,屋角看星影。
巡廊才数武,圆月出西岭。
白云东西飞不停,七里坛树秋烟平。
危楼惊起白蝙蝠,似曳疋练空中行。
天桥南北千家宅,万瓦参差月光湿。
柳丝如沐草垂珠,添得碧苔无限色。
微风吹空月流波,山翠落向城隅多。
清辉入掌觉微腻,衣上似复倾银河。
归来敞南轩,倾此一榼酒。
三更静后无一人,却喜戴头惟北斗。
北斗未落客不眠,一榼酒尽愁无钱。
光明如此不须烛,却把道书梯上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不同的场景:
第一句“十六夜有月”描写了一个晚上的月光。这里的“十六夜”指的是农历十六日夜晚,也就是中秋节。而“有月”则表示月光明亮。
第二句“幽人喜新晴”,描绘了一个喜欢新的晴天的人。这里的“幽人”是指隐居在深山中的人,他们通常不喜欢喧闹,更喜欢安静的环境。而“新晴”则表示天气晴朗。
第三句“屋角看星影”描绘了一个人在屋角观看星星和影子。这里的“屋角”是指房屋的角落,通常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和天空的变化。而“星影”则表示星星的光芒映照在地面或物体上的样子。
第四句“巡廊才数武,圆月出西岭”,描绘了一个人在走廊上行走时,突然看到一轮圆月出现在西边的山顶上。这里的“巡廊”是指漫步在走廊上,而“数武”则表示走了几步。而“圆月出西岭”则描述了月亮从西边的山顶升起的情景。
第五句“白云东西飞不停”,描绘了白云在天空中来回飞翔的情景。这里的“东西飞不停”表示白云在天空中不断地移动,没有停歇的意思。
第六句“七里坛树秋烟平”,描绘了七里坛上的树在秋天的烟雾中变得清晰可见的景象。这里的“七里坛”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而“树秋烟平”则表示树木在秋天的烟雾中显得格外清晰。
第七句“危楼惊起白蝙蝠,似曳疋练空中行”,描绘了一座高楼上出现了白色的蝙蝠,它们在空中飞行的场景。这里的“危楼”可能是指一个较高的建筑,而“白蝙蝠”则表示这些蝙蝠的颜色是白色的。
第八句“天桥南北千家宅,万瓦参差月光湿。”描绘了天桥南北两侧有许多家庭的住宅,屋顶上的瓦片参差不齐,月光洒在屋顶上显得有些湿润。这里的“天桥”可能是指一条连接两座山之间的桥梁,而“千家宅”则表示这里有很多的居民家庭。
第九句“柳丝如沐草垂珠,添得碧苔无限色。”描绘了柳树枝条像被沐浴过一样光滑,草地上也点缀着像珍珠一样的露珠,增添了无数的色彩。这里的“柳丝”可能是指柳树枝条,而“草垂珠”则表示草地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挂在草上。
第十句“微风吹空月流波”,描绘了微风吹拂着空旷的月光,仿佛波浪一般涌动。这里的“微风”可能是指轻柔的风,而“月流波”则形容月光流动的样子。
第十一句“山翠落向城隅多”,描绘了山色翠绿的色彩渐渐融入城市的边缘。这里的“城隅”可能是指城市的角落,而“山翠”则表示山上的绿色植被。
第十二句“清辉入掌觉微腻,衣上似复倾银河”,描绘了月光透过手掌心的感觉,以及衣服上似乎倒映着银河的美景。这里的“清辉”可能是指明亮的月光,而“微腻”则表示感觉有些油腻。而“衣上似复倾银河”则形容衣服上好像倒映着银河的美景。
第十三句“归来敞南轩,倾此一榼酒”,描绘了诗人回到了南边的屋子,准备享用这壶美酒。这里的“敞南轩”可能是指打开南边的窗户或门,而“倾此一榼酒”则表示要喝这壶美酒。
第十四句“三更静后无一人,却喜戴头惟北斗”,描绘了深夜时分没有其他人,只有天上的北斗七星在闪烁。这里的“三更静后”表示深夜时分,而“无一人”则表示周围没有人。而“戴头惟北斗”则形容北斗星在天空中显得格外明亮。
第十五句“北斗未落客不眠,一榼酒尽愁无钱。”描绘了虽然北斗星还没有落下,但是客人已经无法入睡,因为美酒已经喝完了,所以感到十分苦恼。这里的“北斗未落”表示北斗星仍然高悬在天空中,而“客不眠”则表示客人无法入睡。而“一榼酒尽愁无钱”则形容酒已经喝完了,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所以感到十分苦恼。
第十六句“光明如此不须烛,却把道书梯上读”,描绘了在这样的明亮环境中不需要点灯,反而拿起道书在梯子上阅读。这里的“道书梯上读”可能是指拿着道书在梯子上阅读,而“光明如此”则表示环境是如此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