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辈二三子,诗各有所优。
或优春夏气,亦或优于秋。
惟君一卷诗,尽把秋气收。
读诗亦不同,候有昏与夙。
或当映疏星,或欲秉明烛。
惟君一卷诗,宜剪秋灯读。
昨携君诗归,气候已迫冬。
翛然一室居,四面皆秋虫。
又疑秋鸟鸣,嘐嘐满寒空。
此声非出砌,此声非出笼。
有声亦无声,均出诗卷中。
秋灯乍灭还乍明,时复朗诵时孤行。
思君此意不可得,无乃造物赋尔偏多情。
燕台住十旬,蜀道远千里。
思亲兼念友,悒悒何能已。
我欲借春气,生君十指间。
方君作诗时,桃李皆开颜。
迨余读诗日,花色犹斑斓。
然后登君堂,饮君酒。
我狂可百樽,君捷亦千首。
谪仙和仲并庶几,若说今人已无偶。
【赏析】这首诗是张耒的《题张同年问陶诗卷》。
“同辈二三子,诗各有所优。或优春夏气,亦或优于秋。”
这是在说,同辈的朋友们都有各自的长处,有的擅长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夏天的热烈奔放,有的则擅长表现秋天的萧瑟凄清。
“惟君一卷诗,尽把秋气收。读诗亦不同,候有昏与夙。”
这是在赞叹张耒的诗歌,因为只有他能将所有的秋季气息都融入到他的诗歌中,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秋天之中。他读诗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有的在夜晚,有的在清晨。
“或当映疏星,或欲秉明烛。惟君一卷诗,宜剪秋灯读。”
这是在说,有的人喜欢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有的人则喜欢在昏暗的环境中。而张耒的诗歌却能在这些环境中都能展现出它的魅力。
“昨携君诗归,气候已迫冬。翛然一室居,四面皆秋虫。”
这是在描述张耒的诗歌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他带着张耒的诗回到了家中,却发现外面已经是冬天了。他独自居住在一个空旷的房间里,四周都是秋天里的虫子。
“又疑秋鸟鸣,嘐嘐满寒空。此声非出砌,此声非出笼。有声亦无声,均出诗卷中。”
这是在说,他听到外面传来的小鸟的叫声,感觉这声音并不真实,就好像是从书卷中传来的一样。
“秋灯乍灭还乍明,时复朗诵时孤行。”
这是在描述他在阅读张耒诗歌时的感受。有时候他会在灯光忽明忽暗的环境中读书,有时又会一个人孤独地读着。
“思君此意不可得,无乃造物赋尔偏多情。”
这是在表达他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虽然他已经尽力去理解张耒的诗歌,但他仍然觉得无法完全理解张耒的心情,也许这是因为张耒天生就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吧。
“燕台住十旬,蜀道远千里。思亲兼念友,悒悒何能已。”
这是在写他在张耒那里度过了十周的时间,而且距离家乡很远。他既思念家人,又想念朋友,所以心中的忧郁之情无法平息。
“我欲借春气,生君十指间。方君作诗时,桃李皆开颜。”
这是在赞美张耒的诗歌。他觉得如果能借到春天的气息,就能让张耒的手指变得温暖起来。当他创作诗歌时,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更加美好了。
“迨余读诗日,花色犹斑斓。”
这是在说,在他读完张耒的诗后,他还能感受到那些美丽的色彩。
“然后登君堂,饮君酒。我狂可百樽,君捷亦千首。”
这是在描述他们在张耒家里聚会的情景。他们一起饮酒、赏花,享受着彼此之间的友谊。张耒的创作能力也让人惊叹不已,他创作的诗歌数量之多令人难以想象。
“谪仙和仲并庶几,若说今人已无偶。”
这是在感叹张耒的独特才华,他就像是古代的仙人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能力。如果现在的人都能像张耒那样,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