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谁最忆,我忆杏花楼。
杏花既巳枯,种杏人在不。
虽无一株花,花下石尚留。
虽无种花人,画象悬楼头。
昔为大母居,今属孙曾游。
孙曾昨问讯,敬我齿巳优。
童年看花诗,黏壁尚四周。
种杏曾几时,一读一泪流。
检点楼下人,半又客远州。
阿三庶雁行,阿二尚兄事。
何时续栽花,吾当日三至。
【注】
- 蒋上舍馨:指蒋馨。
- 杏花楼:可能是蒋馨的居所。
- 大母:指前文提到的“杏花楼”的主人,即蒋馨的母亲。
- 孙:指前文提到的“杏花楼”的客人。
- 阿三、阿二:可能是蒋馨的朋友或亲戚。
- 何时续栽花:意思是什么时候能够重新种下花呢?
- 吾当日三至:我当年曾经三次来到这个地方。
译文:
去年里中有一位朋友偶得五篇寄给我,海内交旧见之共诧以为洪体。其四:蒋上舍馨 在里中有谁最忆我呢?我忆杏花楼。杏花既已枯,种杏人在不?虽无一株花,花下石尚留。虽无种花人,画象悬楼头。昔为大母居,今属孙曾游。孙曾昨问讯,敬我齿已优。童年看花诗,黏壁尚四周。种杏曾几时?一读一泪流。检点楼下人,半又客远州。阿三庶雁行,阿二尚兄事。何时续栽花?吾当日三至。
赏析:
这首诗是蒋馨在回忆自己与友人交往的情景,以及他在“杏花楼”的生活和感受。
首句“昨年里中有人都者偶占五篇寄友海内交旧见之共诧以为洪体”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珍视。他认为朋友们对他的评价很高,这让他感到非常自豪。
接下来的句子“里中谁最忆,我忆杏花楼”则是他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最怀念的人就是那位住在“杏花楼”的朋友,也就是蒋馨的母亲。
“杏花既巳枯,种杏人在不?”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杏花已经凋谢的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即使生活已经变得如此艰难,他还是希望有人能继续在他的生活中留下痕迹。
“虽无一株花,花下石尚留。”虽然已经没有一朵花存在了,但是石头仍然留下了痕迹。这暗示了他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虽无种花人,画象悬楼头。”即使没有种花的人存在,但是画中的杏树依然挂在楼上。这表现了他的艺术才能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昔为大母居,今属孙曾游”则描绘了他曾经居住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别人游玩的地方。这也反映了他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生活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