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斋独坐,俗客无一到。
图书堆满案,藉以拓怀抱。
主人五十八,始觉有白须。
盖棺无几时,所幸乐有馀。
前时葬山妻,日昨哭亡友。
平兹万古愁,庶藉一杯酒。
林梅既寒香,水仙亦幽姿。
呼儿开瓮头,屈指当祭诗。
【注释】
更生斋:即更生堂,是作者的书房名。
俗客:指世俗之客。
拓怀抱:开阔胸襟怀抱。
主人:指自己。五十八:《易经》上说“五十八岁”为“中寿”。
盖棺无几时:意谓人虽入土,寿命还很长。古人认为,人死后还有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的寿命。
葬山妻:作者的妻子去世后葬在山上。山妻:妻子。
日昨:昨日。亡友:已死的友人。
平兹:平息。愁:忧愁。
林梅寒香:指梅花的清香。林梅:指梅花。林:原指山林,此处借指梅花。
水仙幽姿:指水仙花的幽美姿态。水仙:一种花卉。
瓮头:瓮口,这里代指酒。
屈指:用手指计算时间。屈指当祭诗:意思是说,可以用手指计算着准备祭祀的诗歌。
【赏析】
这首七绝,以抒情见长。诗人自叙平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生死、是非、荣辱等观念的思考和态度,表现出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高洁的人生理想,以及超然物外,潇洒自如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
首句“更生斋独坐”,点出了题旨。“更生斋”,即更生堂,是作者的书房名。诗人因独坐斋室,触景生情,想到俗世纷扰,人情冷暖,因而有感而作。第二句“俗客无一到”,表明自己的孤独寂寞。第三句“图书堆满案”,表现诗人勤学善读的品格。第四句“藉以拓怀抱”,则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志趣。第五句“主人五十八”,诗人自谦地说自己年纪尚轻,尚未到五十岁,便已白须苍苍(古时候称人年老为“皓首”)。第六句“始觉有白须”,表明诗人对自己头发变白一事已有察觉,这应是实写。第七句“始觉”,又是一个转折,表示诗人由白发一事联想到人生短暂,故发感慨,说自己虽然已经感到有些衰老,但还是庆幸自己在世上还有这么多的乐趣。第八句“前时葬山妻”,表明自己妻子去世,并埋葬在山里。“日昨哭亡友”,表明自己已失去了一位朋友。第九句“平兹万古愁”,说明诗人对死亡这一人生的终极问题感到困惑、痛苦,但同时又有一种超脱的旷达之感。第十句“幸乐有馀”,表明自己对这种烦恼并不太在意,仍然能够乐观地生活下去。第十一句“平兹万古愁”,与前面各句相呼应,再一次强调自己对于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感悟。第十二句“庶藉一杯酒”,表明自己将借助于饮酒来排遣忧愁。
最后四句写诗人面对林梅、水仙这两种花木,都产生了不同的联想:对于林梅,诗人想到它清高的香气;对于水仙,诗人想到它的幽雅的姿态。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赏花的感受,也暗寓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不同态度和看法:对于林梅,诗人欣赏它的清高、美丽;而对于水仙,诗人却认为它虽然美丽但却不张扬其美,因此,诗人觉得水仙比林梅要高雅得多。最后两句“呼儿开瓮头,屈指当祭诗”,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再次升华,诗人不仅在物质上准备祭祀用的诗歌,而且还在精神和思想层面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