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祠畔路,不是不能来。
水云既已荒,水上无楼台。
半池枯菡萏,十顷黄蒿莱。
沿溪三两家,枕此芦荻隈。
终朝女墙影,镜里常裴回。
待此晓日升,久坐石砌苔。
回经卞家池,红荷反齐开。
【注】放生池:在今苏州市西北。谢公祠:即晋代谢安的别墅,在苏州城东北,今已不存。卞家池:在今苏州城东北。
侵晓诣(yì)放生池看荷花,因夏仲雨水过多花事寥落池上谢公祠等又半燬于火感而有作回途复至卞家池上小憩。
译文:清晨去放生池观赏荷花,因为夏天仲夏水多荷花凋零,池边谢公祠也遭火灾毁坏一半。心中伤感而作诗一首。返回途中又来到卞家池上休息。
注释:1、侵晓:凌晨时分。2、放生池:指苏州城外的金鸡湖。3、谢公祠:指西晋谢安的别墅,今已不存。4、水云既已荒:谢安别墅旁的池塘,由于水位上涨淹没了周围的水云。5、水上无楼台:指谢公祠被水淹了。6、半池枯菡萏:荷花枯萎了一半。7、十顷黄蒿莱:指谢公祠被水淹后,周围一片荒凉,只有一些野草和蒿菜。8、沿溪三两家:指卞家池上的人家。9、枕此芦荻隈:指卞家池上的芦苇丛。10、裴回:徘徊。11、女墙影:指谢公祠残破的石墙影子。12、反齐开:反,同“返”,指谢公祠残破的石墙倒映在水面上与荷塘里的荷叶一样美丽。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任吴兴别驾时。诗人早晨到放生池去看刚开放的荷花,因为夏天的雨太多,荷花凋零,池边的谢公祠又遭火灾毁坏一半,心中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感遇》之二诗篇。全诗通过描绘谢公祠的残破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悲伤之情。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诗人早上去放生池观赏荷花的情景。诗人早起,去放生池欣赏刚刚开放的荷花,因为夏天的雨水过多,荷花凋零,而且谢公祠也被大火烧毁一半,诗人感到非常的难过。这四句中,诗人通过对荷花和谢公祠残破的景象进行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景色的怀念以及对灾难的感叹。
接下来四句描述了诗人看到谢公祠被火烧毁后的感慨。诗人看到谢公祠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心中不禁感到惋惜。这四句中,诗人对谢公祠被烧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感慨之情。
接下来的六句是诗人对卞家池上的景色进行描写。诗人在卞家池上小憩片刻,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这里的“红荷”是指卞家池上盛开的荷花。这六句中,诗人通过对卞家池上的景色进行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回到谢公祠,看到它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诗人在心中反复思考,对于自己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地方,现在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感到无比的悲哀。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谢公祠残破的景象进行描绘,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他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他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