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开何年,此客殊宇兀。
形骸生即委,真性任汨没。
遂令岩树上,飞鸟性皆拙。
想见千载藤,犹缠隐君骨。
山半访隐君洞
此山何年开?此客殊宇兀。
形骸生即委,真性任汨没。
遂令岩树上,飞鸟性皆拙。
想见千载藤,犹缠隐君骨。
注释:
- 山:指的是山体或山峰。
- 访隐君洞:寻找隐居的人居住的地方。
- 此山何年开:这山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何年,表示不确定的时间。
- 此客殊宇兀:这个客人与众不同,他的居所与众不同。
- 形骸生即委:身体和心灵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抛弃了。
- 真性任汨没:真性被遗忘,被淹没在世俗的世界中。
- 遂令岩树上,飞鸟性皆拙:结果导致树上的鸟儿都变得笨拙了。
- 想见千载藤,犹缠隐君骨:我想象那千年的藤蔓还缠绕着隐士的骨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世界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山体的形成、客人的与众不同以及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展现了隐者超脱世俗、追求真性的生活态度。诗中的“飞鸟性皆拙”比喻了世俗之人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失去了真性,而“想见千载藤,犹缠隐君骨”则进一步强调了隐者遗世独立的高洁品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是对隐士生活的一种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