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行尽路万千,返棹乃访兹山巅。
兹山风急不得上,幸有巨石拦洲前。
山坳一石戴一屋,步纵曲折心安便。
侧身东望始寥廓,初日欲上潮无边。
心飞西海足东海,下瞰无地高惟天。
放臣逐客罪应死,跬步惧有神拘牵。
山灵怪我貌衰老,头上雪色来祁连。
斋厨粥饭客寮酒,弹指已近三十年。
僧雏发白野猿老,只有鹤顶红逾鲜。
四山松柏悉合抱,干老尽起青苍烟。
少年事业百不就,削壁仅把新诗镌。
浮名在世究何益,回顾我已惭焦先。
尘劳扰扰及一世,足茧欲乞空山眠。
来归万里去万里,祇觉竖亥堪随肩。
昨呼渔叟与坚约,终老誓种江南田。

诗句与译文

  • 西南行尽路万千,返棹乃访兹山巅。 (诗的开头)
  • “西南行尽路万千”:形容旅途遥远,道路众多。
  • “返棹乃访兹山巅”:返回时才去访问这座山峰。”兹山”指焦山。
  • 兹山风急不得上,幸有巨石拦洲前。 (第二句)
  • “兹山”指的是焦山。
  • “风急”描述山风吹得非常猛烈。
  • “不得上”:表示无法攀登。
  • “幸有巨石拦洲前”:幸好有一块巨石挡在江边。
  • 山坳一石戴一屋,步纵曲折心安便。 (第三句)
  • “山坳”:山的弯曲处。
  • “石戴一屋”:形容石头像戴着小屋一样。
  • “步纵曲折心安便”:虽然走弯路,但内心感到安心和舒适。
  • 侧身东望始寥廓,初日欲上潮无边。 (第四句)
  • “侧身东望”:侧身向东眺望。
  • “寥廓”:空旷无垠。
  • “初日欲上潮无边”:初升的太阳好像要升至没有边际的海水之上。
  • 心飞西海足东海,下瞰无地高惟天。 (第五句)
  • “心飞西海足东海”:心中向往西方大海,脚下却只能到达东方的海域。
  • “下瞰无地高惟天”:从下面看,四周都是大地,只有天空高远。
  • 放臣逐客罪应死,跬步惧有神拘牵。 (第六句)
  • “放臣逐客”:释放的臣子和逐出的人。
  • “罪应死”:应该被处死的罪行。
  • “跬步惧有神拘牵”:每一步都害怕有神灵的束缚和牵连。
  • 山灵怪我貌衰老,头上雪色来祁连。 (第七句)
  • “山灵”:山上的精灵。
  • “怪我貌衰老”:认为我的容貌已经衰老。
  • “头上雪色来祁连”:形容头发白得像雪,就像来自祁连山脉的雪一样。
  • 斋厨粥饭客寮酒,弹指已近三十年。 (第八句)
  • “斋厨”:供斋僧用餐的厨房。
  • “粥饭客寮酒”:供客人吃饭和喝酒的地方。
  • “弹指”:古代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弹指大约相当于一分钟。
  • “已近三十年”:已经接近三十年的时间。
  • 僧雏发白野猿老,只有鹤顶红逾鲜。 (第九句)
  • “僧雏”:年轻的僧人。
  • “发白”:头发变白。
  • “野猿老”:野外的猴子也老了。
  • “鹤顶红逾鲜”:形容鹤的头顶红色越来越鲜艳。
  • 四山松柏悉合抱,干老尽起青苍烟。 (第十句)
  • “四山”:周围的山。
  • “合抱”:合抱的树木,形容树很大。
  • “干老尽起青苍烟”:树干上的树皮都长出了青色的烟雾。
  • 少年事业百不就,削壁仅把新诗镌。 (第十一句)
  • “少年事业”:年轻时的事业或抱负。
  • “百不就”:几乎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成功。
  • “削壁”:雕刻岩石,形容努力的程度。
  • “新诗镌”:刻写新的诗篇。
  • 浮名在世究何益,回顾我已惭焦先。 (第十二句)
  • “浮名”:虚名,短暂的名声。
  • “在世”:在世间。
  • “究何益”:有什么意义?
  • “回顾我已惭焦先”:回顾自己的一生,觉得自己不如焦先。
  • 尘劳扰扰及一世,足茧欲乞空山眠。 (第十三句)
  • “尘劳”:世俗的纷扰。
  • “扰扰及一世”:这些烦扰持续了一生。
  • “足茧欲乞空山眠”:由于长期的劳作,脚上的茧子很深,渴望回到空寂的山林中休息。
  • 来归万里去万里,祇觉竖亥堪随肩。 (第十四句)
  • “来归”:回归家乡。
  • “去万里”:远离家乡,去往万里之外的地方。
  • “祇觉竖亥堪随肩”:只感觉到竖亥可以背负在肩上,形容负担很重。
  • 昨呼渔叟与坚约,终老誓种江南田。 (第十五句)
  • “昨呼渔叟”:昨天叫来了打鱼的老人。
  • “与坚约”:约定终身。
  • “终老誓种江南田”:发誓终老,在江南种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