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踏城东路,孤僧为煮茶。
因登七层塔,看得一城花。
挂帆东北去,尚未越溪湾。
只有吟眸阔,能看百里山。
【注释】
- 廿七日:二十七日。城东:指洛阳城。城东有浮屠山,山上建有浮屠寺,所以称城东为浮屠。
- 远望:远观。
- 偶踏:偶然踏着,指偶然走过。
- 孤僧:独居的僧人。
- 因登七层塔:于是登上了七级佛塔。
- 看得一城花:看到了整个洛阳城盛开的花朵。
- 挂帆东北去:把船帆挂起,向东北方向驶去。
- 尚未:还。
- 吟眸阔:指诗人的目光宽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历洛阳时所见所感的小诗。首联“廿七日上城东浮屠远望”交代诗人于七月二十七日登上浮屠山远望洛阳城的景况;颔联“偶踏城东路,孤僧为煮茶”写诗人偶然踏上洛阳城西路,在寺庙中遇到了一位独居的僧人,并请他煮茶;颈联“因登七层塔,看得一城花”写诗人登上七级的佛塔,看到洛阳全城的春色;尾联“挂帆东北去,尚未越溪湾”写诗人挂帆向东北方向行驶,还未驶出洛阳境内的溪湾。
此诗以记事为主,兼写情、景,叙事与写景结合紧密自然。诗中对洛阳城东浮屠山上的景色作了生动的描绘,对洛阳城内百花齐放的景象也有所体现,但主要突出洛阳城东浮屠山下的景色。诗人通过写自己的所见和所感,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的感受和赞美之情。
首联“廿七日上城东浮屠远望”,交代了作者游览洛阳的时间、地点及目的。诗人于七月二十七日登山远望,意在于观察洛阳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浮屠山即浮图山,位于今洛阳城南郊,是洛阳市的著名景点之一,也是古代著名的佛寺所在之地。
次联“偶踏城东路,孤僧为煮茶”,描述了诗人在浮屠山上偶遇一位独居的僧人,并请他为自己煮茶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诗人行走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描述,展现了浮屠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这位孤独僧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颈联“因登七层塔,看得一城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七级佛塔上看到的美景。诗人登上佛塔后,俯瞰整座洛阳城,只见城内鲜花盛开,犹如锦绣般绚丽多彩。这一句诗不仅展现了佛塔的高耸入云和美丽壮观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洛阳春天之美的赞美之情。
尾联“挂帆东北去,尚未越溪湾”则是诗人结束此次游历后的感慨之词。虽然诗人已经离开洛阳,但依然无法摆脱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和留恋之情。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洛阳山水的留恋之情,也反映了他对这次游历经历的回忆与思考。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诗人通过对洛阳城的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春天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景象之中,使人仿佛置身于洛阳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城市之中。